书院匾额

2017年08月12日 15:13

1.岳麓书院

文字介绍:大门的正上方,悬挂有宋真宗御赐“岳麓书院”匾额。此匾依据明嘉靖四年(1525)石牌楼匾额仿制。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听说岳麓书院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办学成绩卓著,便特别召见,拜为国子监主簿。但周式心系岳麓,坚辞不受。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亲赐“岳麓书院”四字及各种经书等。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2.实事求是

文字介绍: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校长宾步程撰写,作为校训制匾悬挂于此。原匾战乱时散失。1985年集《石门颂》字重制。“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宾步程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毛泽东同志在1916到1919年间曾三次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应该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毛泽东不断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内涵,使之最终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学达性天

文字介绍:“学达性天”匾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御赐。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集康熙手迹重制。“学达性天”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学达”有“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道”的意思,“性天”有“人性”、“天性”、“天道”等意,“学达性天”意指人通过对人道和天理的学习体悟,可以认知天命、恢复天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4.道南正脉

文字介绍:“道南正脉”匾为清乾隆八年(1743)御赐,旨在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意为岳麓书院是“道学”(理学)南传的正宗。北宋时期,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求学。学成南归之时,程颢目送他说:“吾道南矣”。此即“道南”的典故。理学南传之后,形成了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陆九渊为代表的江西学。“道南正脉”表明以岳麓书院和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


5.湘水校经堂

文字介绍:该堂仿阮元诂经精舍、学海堂创办,以研习汉学为主,注重经世致用之风。吴荣光希望以此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人才,树立新的学风。湘水校经堂在治学上强调“精微并举”,注重朱熹、张栻的理学传统,能兼容各学派的不同观点,无门户之见。培养的著名学生有郭嵩焘、左宗棠等。


6.万世师表

文字介绍: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

原匾是清代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此匾是根据原匾重制而成。



7.崇雅堂

该匾为欧阳厚均的书房匾,意为崇尚典雅。

欧阳厚均(1766-1846),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人。岳麓书院学生,师从罗典。嘉庆二十三年(1818)出任山长27年,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皆其门下。


8.天禄诒经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题“天禄诒经”匾额,金丝楠木边框,杉木匾心。上下边框有暗八仙和蝙蝠浅浮雕,左右边框有蝴蝶、花瓶和蝙蝠等雕饰,皆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子孙平安。

“天禄”,指上天赐予的福禄;“诒经”,传承经典。是清代山长袁名曜为祝贺他的好友濯齐年之子荣获贡生功名而题。袁名曜是清代嘉庆年间书院山长,其教育成就卓著,湖南名生多出其门下,其中有安化的罗饶典、邵阳的魏源等。书院大门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出自他和一位书院学生之手。


9.松操鹤算

岳麓书院学生彭浚题。寓意松之节操、鹤之长寿。

彭浚(1769—1833),湖南衡阳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起在岳麓书院受业七年,师从罗典。嘉庆十年(1805)状元。曾为太子后为道光皇帝旻宁之师,故有"天子门生"之说。累官至顺天府丞兼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