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湘学与现代中国论坛暨纪念杨昌济先生15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举办

2022年01月04日 17:57

2021年12月31日下午,第三届湘学与现代中国论坛暨纪念杨昌济先生15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社科院、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等高校或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论坛以“杨昌济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主题,以纪念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杨昌济先生诞辰150周年。

论坛现场(黄沅玲摄)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主办,岳麓书院、《湘水》编委会承办。开幕式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纪委书记李昱介绍了杨昌济先生在一师的教学情况及其主要思想主张,表示一师会大力弘扬杨昌济的精神与思想,培育更多杰出人才。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表示,杨昌济先生与湖南大学有着深厚渊源,本次论坛在书院举办,是对这位岳麓书院杰出院友、湖南大学筹建者的最好纪念,意义深远。

IMG_8276

与会代表展开书法长卷,宣布论坛启动(向松阳摄)

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梳理杨昌济与湖南大学、湖南一师、北京大学的渊源。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王兴国从事杨昌济研究已历42年,他在主题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新民学会发出建党先声,而杨昌济是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杨昌济能够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学生,关键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能够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列举了杨昌济“贵我通今”等五个方面的原创性思想,认为这些思想宏阔深刻,开启了船山传统的民族主义向现代爱国主义思想转化之门,开启了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向现代转化之门。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邓晓芒在书面发言中表示,自魏源以来,湖南便成了中国重要的思想库,人才辈出,学风浓厚。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湖南的地理条件、历史变迁及人文脉络深有关联,杨昌济思想研究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需要学者们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梳理。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是湖湘文化研究专家,他分享了对青年毛泽东“独服曾文正”的最新思考,认为青年毛泽东是从杨昌济那里习得王船山、曾国藩的思想精髓,杨昌济是打通湖湘文化从古代到近代通道的重要人物。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曾担任岳麓书院院长23年,对千年学府有着深挚的感情。他细数杨昌济的治学历程,认为杨昌济作为岳麓书院的学生、湖南高师的教授、省立湖南大学最初的蓝图设计者,可谓连接千年学府的灵魂人物。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从三条线索考察了杨昌济与北京大学的渊源,认为杨昌济作为北京大学第一位伦理学专任教授,为中国伦理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东杰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他认为,杨昌济在伦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大量思考,是传统“理学”通往现代“伦理学”的重要一环。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除了道德层面,也包含了大量社会改造的内容,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思想焦点从传统儒家的修身转向社会建设,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例证。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活跃在当代中国学术前沿,他谈到,从思想到践行,青年毛泽东都深受杨昌济内在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面有一种“实用致动”传统的深层传承。所谓“致动”,不是致“良知”,不是“心动”,而是“实动”,这才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具广泛性与根基性的大传统。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建华、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龚旭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海文、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刘新山也在会上作了分享。

论坛依照学者年齿先后发言,与“行坐必依齿序”的《岳麓书院学规》相呼应,不同学科、不同年辈的学者畅快交流,既有活跃的思想交锋,又有深度的学术对话,气氛热烈,高论叠出。大家一致认为,杨昌济先生打通了古代书院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打通了中国伦理学与西方伦理学,打通了古代湖湘文化与近代湖湘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对杨昌济思想的研究与评价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湘水》创刊主编、湘学与现代中国论坛发起人黄友爱介绍,湘学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重要的一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尤以传道济民之襟怀、经世致用之格局,开近代中国之风气。《湘水》是研究和阐释湘学的学术刊物,湘学与现代中国论坛是交流和传播湘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每年借《湘水》出版之际,在全国重点高校轮流举办“湘学与现代中国论坛”,必将推动湘学研究走向全国。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黄沅玲摄)

据了解,前两届论坛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办,凝聚学界名家新锐,论道湘学前沿议题,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文/黄友爱  夏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