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460期 | 舒远招教授讲述“康德对强化版本体论证明的系统批判”
11月17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教授舒远招主讲岳麓书院讲坛第460期,主题为“论康德对强化版本体论证明的系统批判——兼评一种流行解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邢长江主持讲座。本场讲座采取线上开讲的形式,凤凰网全程直播,在线听众共计37.9万人次。
舒远招教授线上开讲
舒远招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对《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辩证论第三章“纯粹理性的理想”第四节“上帝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作详细解读。他指出,康德在“上帝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一节第7段给出了一个本体论的强化版本,而在本节第8-13段康德对这个强化版本作出了系统批判。讲座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概述康德的本体论证明之强化版,然后有针对性地阐释康德对这一证明的系统批判,最后对一种流行解读作出评析。
一、强化版证明及其三段论推理
舒远招教授认为,康德在第7段中谈到了一个本体论的强化版证明,这就是把“最最实在的存在者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allerrealste Wesen)当作一个包含必然存在的概念,认为其对象的不存在或取消会导致矛盾。这一证明试图论证:“最最实在的存在者概念”是惟一一个包含其对象的必然存在,即其对象的不存在或取消会导致矛盾的概念。舒远招教授指出,这个强化版证明一方面继承了普通证明的论证策略,另一方面也超出了普通证明,它把上帝概念说成是一个“最最实在的存在者概念”,并增加了一个不太标准的三段论推理。
二、康德极有针对性的系统批判
舒远招教授强调,康德对强化版的反驳极有针对性。首先,他在第8段中作出了总体性回应,指出这一证明本身自相矛盾,陷入了同义反复,针对“取消存有会导致矛盾”这一观点,他指出实存性命题是综合的,因而取消实存并无矛盾;接着,他在第10段中针对小前提混淆逻辑谓词(存有)和实在谓词(上帝实在性),提出了“Sein不是实在谓词”;然后,他针对三段论结论中同义反复式的实存,在第11段中对实存概念作出精确规定,并据此在第12段中宣告三段论结论不能证成;最后,他在第13段中指出大前提预设的最最实在的存在者的可能性,只是逻辑可能性,而非实在可能性。
舒远招教授指出,通过这种系统批判,康德在第14段中得出最终结论:“所以,在一个如此著名的从概念推出一个最高存在者的存有的本体论的(笛卡尔派的)证明那里,一切努力和辛劳都纯属徒劳,而且,一个人想从单纯的理念来丰富自己的洞见,这就像一个商人想给其库存加几个零来改善其处境一样不可能。”(A602/ B630)
三、一种“不幸的”流行解读
康德对强化版本体论证明攻防有度,针对性极强,其批判层次分明,不仅系统,而且连贯,没有任何自相矛盾。但是,舒远招教授认为,在康德研究界流行的一种解读,却把康德的表述要么说成是自相矛盾的,要么为消除矛盾而作出脱离文本的解释。这种解读首先误解了实在谓词概念,也未能准确把握与实在谓词相对的逻辑谓词概念,因而看不到“Sein不是实在谓词”论题是针对小前提混淆逻辑谓词和实在谓词提出来的,也轻视乃至忽略了“实存概念的精确规定”。舒远招教授指出,流行解读把基于经验的综合命题的谓词当作实在谓词,就必然要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
而舒远招教授坚持认为,我们必须从先验神学出发来解读实在谓词,认识到它就是指包含于上帝概念中的实在性,是必然的分析命题的谓词;同时把经验论的解读,仅仅留给“实存概念的精确规定”,认识到只有它才是必须增加知觉,超出主词概念的实存谓词;或者留给与单纯逻辑可能性相对的“实在的可能性”,认识到它就是指经验对象的可能性。他强调,这种解读可以得到康德同类题材著作的有力支持。
整场讲座近两小时,舒远招教授详细分析了康德对本体论证明强化版本的批判策略,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引经据典,内容丰富。临近结束,不管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次讲座使听众对康德相关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标志着康德学界对此问题的研讨来到了一个新阶段。(文/邢长江 图/普庆龄)
【主讲人简介】
舒远招,现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1985-199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杨祖陶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康德文化哲学和黑格尔历史哲学。1991年博士毕业后留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93-201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2006-2007年曾在德国洪堡大学访学一年。曾主持《康德道义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出版著、译作多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讲座直播回看】
舒远招教授|康德如何批判“强化版本体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