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教师专场 | 舒远招教授讲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问题”
为发扬岳麓书院朱张讲学传统,促进学术研究,推动书院的建设与发展,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策划组织“岳麓书院讲坛·书院教师主讲专场”。专场系列讲座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学科研岗教师主讲。10月12日晚,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四讲由哲学系教授舒远招主讲,主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问题”,主要探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概念,弄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真实含义,同时讨论唯物史观的学科归属问题,即是否归属于实证科学的问题,涉及唯物史观的科学“抽象”问题。哲学系教授丁三东主持讲座。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舒远招教授
舒远招老师首先概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释,介绍了陈先达、安启念等学者的一些观点,然后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解读,提出了自己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释的唯物史观的要点概括:
1.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考察方式的现实前提;
2.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把唯物史观归结为“从对人类历史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4.对唯物史观作出了集中概括(56段);
5.把分工当作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终结了唯心主义的异化史观。
讲座现场
随后,舒远招老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考察,主要是关于第一卷第一章的文本编排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其他文本的关系问题,以及文本中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问题。舒远招老师认为,文本中“真正的实证科学”应该对应于“独立的哲学的”“思辨”,而与“独立的哲学”直接对应的,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接着,舒远招老师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出发,解释了其中蕴含的“五个抽象”。把这五个抽象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里包含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原理,因而上述抽象都是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的抽象。在这种新的唯物史观中,意识的发生和发展,被置于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基础之上,于是,人类的历史首先表现为物质联系的历史,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而不再首先表现为意识的运动。
最后,舒远招老师聚焦分工问题,讲解了分工的历史发展,并介绍了文本中体现的马克思从分工的角度对私有制、社会矛盾冲突,以及所谓“异化”的独到理解,体现了对异化史观的批判。
舒远招老师用深厚扎实的文本功底,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问题进行了深度诠释,讲座吸引了学校内外众多学友参与,大家受益匪浅。(图文/严木远)
【主讲人简介】
舒远招,1964年生于湖南辰溪。198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1985-199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杨祖陶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康德文化哲学和黑格尔历史哲学。1991年博士毕业后留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93-201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现任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2006-2007曾在德国洪堡大学访学一年。曾主持《康德道义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出版著、译作多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