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向东、章兢、邓洪波等教授同台论道“书院文化与大学批判性思维教育”
6月3日下午,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岳麓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冯向东教授、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章兢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会讲,主题为“书院文化与大学批判性思维教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主持讲座。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及社会人士230余人到场听讲。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主持会讲
讲座伊始,湖南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谢赤教授致辞,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镇,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开展了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湖南大学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务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进而强调,本次专题会讲是我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领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探索,同时也是我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教育研究深度合作的又一有力尝试。坚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讲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致开幕辞
接着,三位主讲人围绕“书院文化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岳麓书院育人理念对大学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启示”两大议题展开深入阐述,分享真知灼见。
冯向东教授围绕“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思维品质等问题阐述,指出在可追溯的历史视野内,世界上第一个定义“批判性思维”的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称之为“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他的定义是:“(反思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所谓反思性思维,就是一种能够把知识当做对象反复锤炼的思维模式。冯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外来词中译,在国内存在争议,目前已成为约定俗成的通用语。我国从2002年开始研究“批判性思维”,二十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及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诸多实际经验及理论成果。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开展,目前在规模和水平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亦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研究与回答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活动,在特定语境中强调思维方式的某一方面特征。冯教授强调,从思维品质的视角看,批判性思维涵盖了众多的思维品质,除了凸显其“本质”特征的思维的批判性之外,还有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参与批判性思维活动。这些宝贵的思维品质在人类的自由精神生产中产生、发展和流传。在代代薪火相传中,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思想文化的批判与传统,除了受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影响之外,最关键是教育。任何一个民族,其思想文化的深层内核与价值准则,需要靠教育自觉地选择与传承。倘若离开这种自觉地选择与传承,任何一个思潮与流派都不可能成为传统被保存下来。批判传统与教育紧密关联,不可分割。最后,冯教授指出,书院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书院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中的独特现象,值得深入挖掘。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冯向东教授发言
邓洪波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书院文化与批判性思维教育》,围绕四大方面展开论述:一、李文炤:共相质证,以求至是;二、王文清:追求学术真理,时与商榷,疑误定要力争;三、罗典:执经晰疑义,谁与证迷误,教学者以坚定德性,明习时务;四、百年实践,养成传统。邓教授首先引出冯向东教授的理论著述《思维的批判性与大学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3月,第42卷第3期),进而从康雍乾嘉岳麓书院的百年实践,以书院学规为载体,论述书院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教育。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文炤所著《岳麓书院学规》之“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每月各作三会”“四书为六经之精华,乃读书之本务”“圣门立教,务在身通六籍,所传六经是也”等四方面论述;从清乾隆十三年(1748)王文清所著《岳麓书院学规》及《读书法》论述,其中《读书法·读经六法》包括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义、辨义,《读书法·读史六法》包括记事实、玩书法、原治乱、考时势、论心术、取议论;指出罗典批判性教育在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者以坚定德性,明习时务”。这一点既受到经世致用、“通晓时务物理”的传统影响,也有惩于当时书院多为科举附庸,学子终日穷于无用之举业的客观事实。因而其“门下发名成业者数百人”,如胡光北、严如熤、彭浚、欧阳厚均兄弟等,举不胜举。陶澍、贺长龄则为其中之佼佼者。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发言
章兢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批判性思维教育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关于能力培养,章教授首先提出两大问题:我国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上与国外有多大差距?如何有效测量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从新高教40条之五大基本原则、教育部吴岩司长干部研修班报告“三大理念”、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12条毕业要求、Bloom认知塔图等方面解析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办法的力量,以纳入更广泛的新出现的问题。要具备独立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具备创造性和对新兴技术的适应性,要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进行批判性思考。关于价值观塑造,章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必定要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如果批判不讲逻辑,则批判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力量。当然我们还需要独立自由的精神,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自由意志的人是不可能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章教授重点解析了“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和演变进程。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岳麓书院时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把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最后,章教授指出大学生要克服“害怕提愚蠢的问题,不敢提问题,不善于逻辑推理,不会提问题”等现象,全面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能力与价值观塑造。
湖南大学电气与工程学院章兢教授发言
最后是同台互动及问答环节。针对主持人肖教授所提“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冯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活动,在特定语境中强调思维方式的某一方面特征。批判性思维不仅有思维的批判性,还有更多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参与其中。R.恩尼斯作出最有名最简洁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这个定义是目前国内外相对认可的。据考证,《辞源》中无“反思”一词,只有“批判”一词,批判就是评判是非。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参与其中较多的思维品质中,最明显的是思维的批判性,自主、批判、缜密都是批判性的前提。批判性思维中有很多创造,创造性思维中亦有很多批判。。批判是一种理性思维,这个“理性”体现在价值理性、认知理性、工具理性等。章教授则通过对“人是机器吗”提问的合理性回答,强调批判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批判性思维就是自我的批判,再反思就是批判。
讲座现场
会讲
针对现场听众所提“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这一问题,冯教授指出要注重态度与方法,要理性面对,理性离不开逻辑,方法论是逻辑替代不了的,是逻辑学的基本知识;章教授强调要从“学生中心”“结果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等三者入手,要格外重视课程目标设计;肖教授则认为要注重传递理念,指出做学问应该时刻坚持质疑精神与态度,做到“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做到“于无疑处存疑,于有疑处解疑”。
本次会讲深入浅出、内容翔实、观点鲜明,在场听众受益匪浅。通过讲座,大家对书院文化教育、批判性思维、思维的批判性、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文/普庆龄 图/陈永豪)
【主讲人简介】
冯向东教授:1947年11月生,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2月至2000年1月在新疆教育厅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原理。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创新源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实验室创新与人才培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大学第二课堂》(与蔡克勇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期主要有:《思维的批判性与大学的批判性思维教育》(2021)、《高等教育如何以文化人》(2018)、》如何深化“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讨论——对教育“适应论”讨论的再反思》(2017)、《从精神生产视角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2015)、《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意味着什么——对教育“适应论”讨论的反思》(2014)、《教育规律何处寻》(2014)、《教育自身:教育学学科立场与理论的基石》(2013)、《关于教育的经验研究:实证与事后解释》(2012)等。
章兢教授:1957年1月生,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大学副校长、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结论审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工作,出版《从书院到大学——湖南大学文化研究》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邓洪波教授:1961年10月生,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院》副主编,《中国四库学》主编。研究以书院文化为主,兼及历史文献、科举制度,科研则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际合作1项、国家社科1项、国家教科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人称“邓书院”。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以及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主持人简介】
肖永明教授:1968年4月生,湖南武冈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指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译著8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