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路教授讲述“传统哲学的方式”
4月21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王路先生主讲岳麓书院讲坛第437期,做“传统哲学的方式“主题讲座。岳麓书院哲学系舒远招教授主持讲座,湖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40余人到现场听讲。
王路教授
讲座以逻辑学的视角,通过解读西方传统哲学对being问题的讨论,探讨了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以及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问题。首先,王路教授重申了形而上学作为传统哲学的主体与being作为传统哲学中核心概念的重要性。对being一词的翻译关涉到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王教授主张应当将being翻译为“是”而非以往的“存在”。
随后,王教授谈到了传统哲学与逻辑的联系。通过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谓词理论及其与康德逻辑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逻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本质相关性。紧接着,王教授阐释了逻辑与语言的联系。通过考察康德和海德格尔著作中关于being问题的讨论,强调了being一词作为系词的用法。在王教授看来,逻辑区别于语言乃在于具有先验性这一观点。
最后,王教授回顾了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并针对当前哲学界有关“加字哲学”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所谓“加字哲学”,通俗地讲即在“哲学”一词前加置定语,从而形成某种新的哲学形态。王教授强调,“加字哲学”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哲学研究应当更多地回到哲学本身亦即形而上学层面。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可以对照西方哲学的逻辑传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讲座现场
交流互动环节,王路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如何理解海德格尔的‘以往的哲学都遗忘了是本身’”“由‘是’构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是否是真理”“先验哲学是否只包含认识论,能否涵盖道德(道德形而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解答。
【主讲人简介】
王路,1955年生,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逻辑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等。曾在德国、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大学哲学系学习和访问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逻辑、分析哲学、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