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 |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10月10日晚,“岳麓书院讲坛·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十九讲开讲,由岳麓书院历史系副教授于月主讲,主题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岳麓书院历史系副教授周金泰主持讲座。
于月老师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马可波罗元素引入主题,结合马可波罗故居、马可波罗旅行路线等图片及相关电影海报,生动详实地为大家介绍了马可波罗的生平以及他当初来往中国时的途径路线。随后,她介绍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成书经过、版本和研究概况,以具体的文本内容举例说明了某些版本的独特性,并总结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主要内容。
关于本次讲座的中心话题——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于月老师首先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研究论著,概述了质疑者和反驳者的主要观点,并重点介绍了杨志玖先生在《永乐大典》残卷中发现的一则关键性史料对解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同时,她还结合具体实例指出,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城市、地理,元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记载,很多可以得到汉文史料的印证。
在得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一结论之后,于老师又对“马可波罗的身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她首先回顾了学术界几种主要观点(商人、斡脱、怯薛、传教士、大汗使者、扬州地方官员),并对其中一些概念进行解释。她认为马可波罗的身份具有多元化、多维度的特点,并非单一身份,因此《马可波罗行纪》具有商业、赋税、风俗、宗教等多重视角。商人、大汗使者的身份基本确凿,扬州地方官员的身份其实也有较高的可信度,有待于更多新材料的发掘。
在讲座第三部分,于老师介绍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所展现的“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结合元大都城门遗址、元大都相关画作、元代纸钞等实物图片,以及她曾经亲见的泉州洛阳桥、安平桥等实物,图文并茂地论证了马可波罗书中诸多内容的真实性。
讲座最后,于老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马可·波罗来华的意义与影响,并为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内容相关的几部拓展阅读书籍。
互动环节,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于老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现场交流的气氛非常活跃。(图文/袁小玲)
【主讲人简介】
于月,1987年11月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2005年—201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及博士学位。2017年入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北方民族史、马可波罗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北大史学》《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自2011年参与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马可·波罗研究项目”。自2013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波斯文《五族谱》整理与研究”,独立翻译并注释《蒙古世系》二分之一内容,近6万字。2019年,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吴弘道《中州启札》点校整理”。202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波斯语文献的蒙古部族迁移与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