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瑊 | 走进白虎观会议:基于《白虎通》生成过程的考察
2023年11月9日晚,“岳麓书院讲坛·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二十三讲由历史系石瑊老师主讲,主题为“走进白虎观会议:基于《白虎通》生成过程的考察 ”。岳麓书院历史系马玺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石老师介绍了自己关于《白虎通》研究的两个方向,进而导入此次讲座主题,即通过对《白虎通》生成过程的考察,尝试找寻一种透过复杂的思想文本进入真实的历史场景的可能性。
石瑊老师
石老师从《后汉书》中关于白虎观会议的三处记载谈起,抛出了讲座要探讨解决的三个问题,即《白虎通》之外,《白虎议奏》《白虎通德论》各为何物?三者关系如何?这三则差异性记载是否揭示了《白虎通》文本的生成过程?其后梳理学术史,论述了“关于《白虎通》与《白虎议奏》的关系”以及“《白虎通德论》之谜”的研究现状。石老师认为,可以从史料记载、文本特征与卷帙数量三个角度着手进行研究,文本研究是突破口。而《白虎通》是白虎观会议的成果,故其文本生成的过程,始自会议。
之后,石老师论述汉代会议制度及其文本的生成与流转。他指出,会议制度运行的过程也是相关文本生成与流转的过程,并根据文本的生成与流转将会议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命议:命议诏书;个议:命议诏书+ 对策(议文);汇议:命议诏书 + 汇集对策(议奏);终议:命议诏书 + 对策汇集 + 制曰(终议诏书),同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围绕《白虎议奏》《白虎通德论》两个文本,石老师指出,《白虎议奏》是经汇集奏上等待皇帝批答的文本的总集合;《白虎通德论》是议奏经皇帝批答转成诏书而最终为史官所整理保存者。而《白虎通》自《白虎通德论》精简改编而来,最终实现了由会议文书向思想著述的跨越。至此,据《后汉书》诸篇由《章帝纪》到《班固传》再到《儒林传》的相关记载,可梳理出《白虎通》的具体生成过程。
此外,石老师拓展论述了“应答”“括言”两种文本的生成方式。他指出,会议文本主要以应答和括言的方式生成并流转;应答是指在既有文本之下撰写新的内容以回应既有文本的内容;回应改变文本流转的方向。括言是指对既有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提炼以生成新的文本;概括不改变文本流转的方向。应答与括言类文本,创造者非一人,生成非一时,新文本自既有文本基础之上生成而来,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异质性”变化。石老师提醒同学们,面对这些不平顺的地方,不能选择以抽象抹平缝隙,应当有所警觉。
最后石老师作讲座总结,并进一步强调,白虎观会议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而是庙堂之上的政治行为,所讨论者与当时现实政治脱不开干系。因此要真正走进《白虎通》,惟有与其文本生成的过程反向而行,将抽象的问答再度还原为具体的历史场景,尝试从文本的缝隙发掘历史的信息。
讲座现场
互动交流环节,马玺老师对本场讲座作了精彩点评,石老师也对现场听众提出的“打破现代人的眼光”等问题给予了细致专业的解答。整场讲座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在场听众反响热烈、收获颇丰。(图文/杨子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