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 | 《关雎》是爱情诗吗

2023年11月03日 11:17


10月27日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新秀组”入选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霖副教授讲学,主题为“《关雎》是爱情诗吗——《诗经》解释的古今之变”。岳麓书院历史系丁进教授主持讲座。

李霖老师以“什么是诗/《诗》”这一问题作为起点,区分了一般认知中作为文体的“诗”与作为经学文献的“《诗》”,并简要回顾了汉唐、宋元明、清的《诗经》学史研究取向。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中,《诗经》首先是作为“经”而存在,其次才是“诗”。能够将《关雎》作为爱情诗进行解读,这与近百年来“经学已死”的学术思潮不无关系。经学体系被分化进入各个学科,经学不再作为探索圣王之道的途径。因而将《诗经》的经学性质消解之后,才能以“文学”的眼光观照。

具体至《关雎》,李霖老师从对诗序、毛传、郑笺的解读切入,着重关注毛、郑之间的解诗差异,以探求郑笺之义,带领听众回到两千年前,聆听汉人是如何解读《关雎》的。展开讨论的前提有两点:一是与《正义》的看法保持一致;二是对比传、笺之间的差异目的在于探求郑笺之意。

《关雎》序言诗旨为“后妃之德”,毛传和郑笺都认为后妃之德的关键在于“夫妇有别”,但对于“后妃之德”的理解,毛传、郑笺存在不同。首先,第一个问题是“窈窕淑女”是不是后妃?毛传云:“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由于可对毛传中的“是”字意涵进行不同的解读,故存在两个不同的答案:后妃、淑女为二还是后妃即淑女?经过讲解,李霖老师认为《正义》对毛传的理解是正确的,应训“是”为“故”,以后妃、淑女为二,传文后两句当连读。

郑笺释意与毛传差别主要有四点,分别是“好逑”解、“思服”所思为何、“琴瑟”“钟鼓”为谁而作、诗序之“哀”。这四点郑玄均刻意表现出与毛传的不同,我们称此为“易传”,即大幅改变毛传本有的解释。这种情况可以从“结构取义”的解经原则角度来理解。郑玄注《礼记》《论语》均早于《毛诗》,且与《毛诗》中的解释不同,而与毛传相合。对于这种情况,前人多从三家诗说的角度解释“易传”。讨论之后,李霖老师认为,这与彰显后妃之于《周南》的主体地位有关,是郑玄着眼于诗篇所处的特定结构,“结构取义”的结果。

互动环节,李霖老师对现场听众提出来的关于“毛传中‘是’字的含义应该作何理解”“文学角度和经学角度解读《诗经》会有什么差异”“如何看待学术史上有关诗序作者的争议以及诗序的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答。( 文/权宸乐 )

主讲人简介

李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史、历史文献学。著有《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发表论文《郑氏〈诗谱〉考原》《〈秦风·渭阳〉的经学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