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硕士毕业生情况表

2025年11月17日 15:32


序号 姓名 入学 年月 学科专业名称 导师  姓名 论文题目
1 于淼漪 202009 哲学 钱永生 《颜氏家训》学习思想研究
2 但佳 201908 哲学 陈仁仁 《庄子》神人思想研究
3 张夏彤 202009 哲学 陈岘 《易纬》卦气学说研究
4 张铭洋 202009 哲学 张俊 黄金时代的回声: 赫尔德美学中的人文主义构建
5 张茜 202009 哲学 陈之斌 《庄子》“制名寓意”研究
6 翟钦 202009 哲学 李清良 章学诚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7 严木远 202009 哲学 陈仁仁 论占卜信仰中的反事实符应——以《左传》《国语》中的筮占为例
8 刘源 202009 哲学 殷慧 朱熹明德思想研究
9 王可 202009 哲学 陈力祥 船山对阳明学良知的批判研究
10 蒋希文 202009 哲学 文晗 论胡塞尔时间现象学中“期待”的封闭性与开放性
11 王银银 201809 中国史 刘志刚 水利、环境与政治: 洞庭湖天祜垸兴毁案研究
12 郝鸿杰 201908 中国史 余露 中央国医馆研究(1931——1945)
13 韩磊 202009 中国史 陶新华 秦二十等爵制新探
14 马杰宁 202009 中国史 张晓川 同光西征中的马队研究(1862-1877)
15 熊新月 202009 中国史 杨代春 上海济良所研究(1901-1940)
16 王晓萌 202009 中国史 龚抗云 明代河南地方官专祠研究
17 曹云旭 202009 中国史 刘志刚 公私之间:抗战胜利后长沙市商会研究(1945-1949)
18 茹瑾 202009 中国史 战蓓蓓 明前中期宫廷女性礼仪及空间研究
19 陈馨 202009 中国史 张晓川 甲午战争时期湘军的北上与备战
20 向锦华 202009 中国史 余露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留日学生的地方意识
21 任唱语 202009 中国史 陶新华 北朝辅政现象研究
22 郭杰鹏 202009 中国史 于月 元世祖朝中央御史台官员群体研究
23 王雪霜 202009 中国史 陈先初 储安平与《中央日报副刊》
24 李雪瑞 202009 中国史 王勇 两汉官吏女眷研究
25 曹珍珍 202009 中国史 谢一峰 中晚唐至北宋洛阳佛教景观研究
26 高婷婷 202009 中国史 李兵 清代四川乡试研究
27 梁幸仪 202009 中国史 陈先初 李季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
28 曹牡 202009 中国史 杨代春 艺芳女校与船山学社界址纠纷问题研究
29 韩政委 202009 中国史 余露 晚清国人对日思维:以“同文/同种”为视角的考察
30 王婧怡 202009 中国史 于振波 秦人用圭制度研究
31 唐钰涵 202009 中国史 邓洪波 清代云南儒学机构图像研究
32 吴思雨 202009 中国史 陈宇翔 士绅与晚清湖南教育改革(1895-1911)
33 龙友泽 202009 中国史 谢一峰 “披甲文殊”图像及其与政治文化的互动研究
34 李娟 202009 中国史 张晓川 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研究(1894—1896)
35 白曼玉 202009 中国史 张晓川 毅军的成立、征战和驻防(1862-1894)
36 曾海鹏 202009 中国史 肖永明 明代“余干之学”士人社群与地方社会
37 陈铖 202009 中国史 战蓓蓓 明代宗藩与书院研究
38 田慧 202009 中国史 戴彼得 清代、民国方志文献所见嫁毛虫研究
39 高愉茵 202009 中国史 许超杰 孙星衍辑《尚书》郑玄注研究
40 王博 202009 中国史 向珊 元人周边国家认知研究——以日本为中心
41 杨仪静 202009 中国史 杨代春 战时生活、意识建构与政党博弈: 上海孩子剧团研究(1937——1942)
42 向洧洧 202009 中国史 毛海明 鲜于枢的生平与交游考 ——元代前期北方汉族士人仕宦沉浮的一个侧面
43 周祯 202009 中国史 陈宇翔 钱基博经学教育研究(1917-1937)
44 向贵兵 202009 中国史 陈先初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士人的“海国”观念
45 伍文玥 202009 中国史 陈宇翔 省立湖南大学三次筹备与创建研究(1912-1926)
46 杨柳 202009 中国史 闫建飞 靖康之变的历史书写研究
47 陈守琪 202009 中国史 陈松长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所见地名辑证
48 吴羽 202009 中国史 戴彼得 明代女性墓志铭形象身份书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