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 | 王阳明的晚年思想

2024年04月15日 11:23

4月9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朱张首席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讲学,主题为“王阳明的晚年思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生主持讲座。

陈来先生

陈来先生指出,“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要旨,但王阳明在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六年居住越城期间,思想经历过一次重要发展,他称之为王阳明的“越城明道”时期。主要表现为“万物同体”观成为王阳明此时期的中心思想,不仅引起“良知”观念内涵的变化,也明确引导致良知实践方向的变化,成为其晚年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

随后,陈来先生介绍了万物一体思想的渊源。先秦时期,庄子、惠施、墨子等各从相对主义哲学或泛爱万物的基础上对“天地一体”有所阐发。而在宋明理学视域中,以程颢为代表的万物一体思想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其一为博施济众的世俗人文关怀;其二为儒家哲学的精神超越境界。由此引出了在王阳明晚年“致良知”观念中的两个新要素:其一为天泉桥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其二为万物一体思想重心的转移。陈来先生指出,王阳明在居越期间,常以“亲民”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关注指向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社会实践;并用万物同体的思想,贯穿到对本性本心和良知的理解之中。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陈来先生总结指出,万物一体思想突出表达了阳明学的价值观和终极关怀,即对生民疾痛的悲悯和拯救人民苦难的努力。王阳明晚年对万物一体的强调,一方面使其思想体系从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关怀,走向由一体论代表的自我和宇宙的统一;另一方面,对外在亲民实践的强调与其此前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内在化倾向构成了一种平衡。他认为,王阳明晚年的此种思想转向扩大了良知的公共性,使个人的境界能够社会化、实践化,从当下而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互动交流环节,陈来先生对现场听众的问题给予了细致解答。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在场听众反响热烈、收获颇丰。(文/曾海鹏)

【主讲人简介】

陈来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办哲学学科评议组当然成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曾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已出版学术著作四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