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 | 从唐文治先生的国学与西学谈起

2024年11月01日 17:27

10月28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国学名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先生主讲国学大典人文讲会第24讲暨岳麓书院讲坛第568期,主题为“从唐文治先生的国学与西学谈起”。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主持本期讲坛。

陈尚君教授首先向大家总体介绍了唐文治先生。他认为唐先生身上始终包含两种身份:一是自幼研读经籍,是南菁书院出来的饱读诗书的“传统文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研读经籍名重天下;二是曾任清朝农工商部侍郎,参与多项国家事务,包括出使日本、英国等,是对西方现代文明有着深入了解的“先进士人”。还先后出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校长,长期致力于教育与学术事业。

随后,他讲述了唐先生的主要生平事迹,突出其在教育和学术方面的贡献。在教育方面,唐先生在担任南洋公学(正式名称是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时,大力筹款以支持学务,新设电机、邮政等系列学科,逐渐完善专科、中学和小学的配制,出重金聘请西人教员,并逐次将本校学生送出留洋,逐渐增加留洋归国者到校任教。辛亥革命之后,带领全校教职员和学生在学堂运动场剪辫,“为中国学界革命之第一人”,列名通电要求清廷逊位。其后,唐先生创办了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弘传国学为办学宗旨的学校,“培养了无数大师级的学者,为传统经史子集之学的传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教授提及,自己曾听导师朱东润先生忆起唐先生的一些事迹,如古文教学法,唐先生“从来不解释字句,只是先慷慨激昂或低徊宛转地读几遍,然后让学生共同朗诵。”,朱先生从中“领会到古文的喷薄之美与情韵之美。”在教育理念上,唐先生强调躬行实践,要求学生明晓公私义利,挽救颓风。他认为“欲拯民命,先救人心;欲救人心,先明正学”,将学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在学术方面,唐先生早期学术兴趣在宋明理学,长于制艺古文。后入官场,协助办理外交事宜,曾代载振撰《英轺日记》,“这是中国近代海外行记中所涉层级最高、参访时间长,叙述各国国情政治最充分翔实的著作。”唐先生以古文家、经学家之身份主持工科大学校政,很清晰地划切学校发展定位与个人学术专长的关系。在主校政期间,主要著作有《十三经读本》等数百万言。存世专著有数十种之多,结集为《茹经堂全书》,单篇文章则结集为《茹经堂文集》前后六编,近年陆续整理出版。陈教授指出,唐文治先生“以国学传续文明、以国学弘扬学术、以国学砥砺士节、以国学重建道德”,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与学者。

在介绍唐文治先生之后,陈教授还介绍了唐先生的学生,也是陈教授的导师朱东润先生的主要经历、学术思想及对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朱先生认为:“学者要善于利用各类文献,但同时又要注意任何文献都有其局限性。……优秀的传叙家应该善于分析和驾驭各类文献,努力追寻事实的真相。学者不仅要有贯通文献的学力,同时应有辨析人事、体悟情委的悟性和胆识。”朱先生的最重要作品是《张居正大传》,从中可看出先生的学术追求。

关于自己的研究工作,陈先生表示自己承继朱先生的治学方法,循传统治学者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及《唐五代诗全编》等代表作品。最近新出的《唐五代诗全编》提出“让唐诗回到唐朝”的编纂宗旨,努力坚持求全、求真、求是的原则。

互动环节,陈教授回答了听众提出的有关清末士人睁眼看世界,唐诗与个人、社会关联等问题,加深了大家对唐代文学等方面的了解。

本期讲坛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凤凰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岳麓书院历史系、哲学系,凤凰网国学频道承办。(文/曾海鹏、书院小生, 图/李政沐)

【主讲人简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务农八年,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首届硕士研究生。师从朱东润先生,唐宋文学方向,后专治有唐一代文学与文献。1981年起任教至今。著作有沿传统旧学者,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近有《唐五代诗全编》;发表各类文章约五六百篇,结集者有《汉唐文学丛考》《贞石诠唐》《唐诗求是》等。获得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等多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