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帅 | 佛教的逻辑学——因明是什么
2025年4月8日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坛·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六十五讲开讲,主题为“佛教的逻辑学——因明是什么”。讲座由岳麓书院哲学系副教授陈帅主讲,哲学系助理教授王帅主持。
陈老师首先指出,此次讲座主题涉及佛教的逻辑学——因明,但实际上因明与现今意义上的逻辑学并非完全对应。接着,他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因明概况。
首先,因明是关于论证之因的学问。《瑜伽师地论》曰:“云何因明处?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不过,“因明”只是印度佛教哲学关于论证之因的众多名称之一,它还可以被称为“论议”“正理”“量”等。在佛教逻辑学方面,以陈那为代表人物的东亚因明传统不同于以法称为代表人物的印-藏量论传统。
其次,因明著作的发展:从《正理经》到《因明入正理论》。《正理经》是印度关于论证理论的最早记录之一,其论式可以分为宗、因、喻、合、结。陈老师指出,推理的关键在于确立逻辑关联,即如何通过特定的、已知的事情来证明未知的一些事情。其后,陈那作《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商羯罗主著《因明入正理论》。欧阳竟无指出:“《门论》义摄而略,《入论》作法而详”。
再次,《因明入正理论》的论证理论。由八门(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二益(悟他、自悟)出发,陈老师从“能立”一门依次展开论述“宗”“因”“喻”三支论式。其中,“宗”即能别法对有法所别加以差别判断所形成的命题。“因”是因明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正确的因凭借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来支持命题。“喻”是用经验类比来为从因到宗的推理提供支撑,有两种:一者同法喻;二者异法喻。紧接着“能立”一门之三支论式,陈老师又简略介绍了“似能立”一门中三支论式之过:宗过9种,因过14种,喻过10种。
最后,因明之三支论式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之比较。陈老师认为,两者的逻辑出发点不一样,强调因明的三支论式的论辩特征。
在互动交流环节,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因明是否过度依赖于主观经验而缺乏说服力、因明之命题是论者自己提出还是针对具体佛经而论、因之三相是归纳论证还是演绎论证、同喻与异喻中异喻是否多余等问题,陈老师逐一作了细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