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213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心目中的君臣之道(王双怀)

2017年03月16日 00:00

2017年3月14晚七点,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再次做客明伦堂讲会,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唐太宗和武则天心目中的君臣之道”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岳麓书院王勇老师主持。

在唐代,出现了一部专门讲述为君之道和一部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著作,它们分别是唐太宗的《帝范》和武则天的《臣轨》。此次讲座,王教授试图通过分析《帝范》和《臣轨》,为听众展现唐太宗和武则天心目中的君臣之道,并使大家对古代君臣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帝范》是唐太宗为太子李治撰写的一部讲述为君之道的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十二篇,涉及帝王治国从政的若干重要问题。对这十二个方面,王教授逐条展开论述,详细诠释了每个条目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君体”,它阐述人君之大体,指明帝王应当具备的素质及其在治理国家时应当遵循的原则。《臣轨》是一部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著作,涵盖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十个原则。王教授仍耐心解释每一条原则的内涵。如“慎密”,它要求臣子“保守朝廷机密,不漏禁中之语;非所言勿言,非所为勿为”。王教授指出,武则天撰写《臣轨》的目的在于规范百官的行为,使他们真正懂得为官之道,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最后,王教授与听众一起探讨了“君道与臣道下的君臣关系”。王教授认为,《帝范》既是唐太宗对历代兴衰治乱内在机制的认识,也是他对治国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臣轨》要求每个臣僚都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人物,从而建立强有力的统治秩序。虽然《帝范》《臣轨》分论君臣之道,二者各有侧重,但武则天与唐太宗对君臣关系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唐太宗以“明主”律己,其用人的指导思想是“任贤能”;武则天则强调君臣一体,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君臣必须同心同德,只有君主和臣子同心协力,才能治理好国家,处理好国事。

整场讲座,王教授凭借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将众多历史逸闻穿插在讲座中,使得整场讲座生动有趣,并让大家对唐太宗的“君道”和武则天的“臣道”,以及古代的君臣关系有了一个更加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岳麓书院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