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208期:国家政权与儒经──窥探《孟子节文》与明太祖处理“真理”方法(傅熊)
2017年03月03日 00:00
2017年3月2日晚上七点,世界著名汉学家、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傅熊教授(Bernhard Fuehrer)做客明伦堂讲会,为听众们做了“国家政权与儒经──窥探《孟子节文》与明太祖处理“真理”方法”的主题讲座,岳麓书院战蓓蓓讲师主持了讲座。
在中国思想史上,提论国家政权与儒经问题,学者们常以秦始皇焚书、唐编定《五经正义》或清修撰《四库全书》等事件为探讨主题。傅熊教授指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主题都有明确的政治性,而且,可以看出,国家控制诠释儒家经典并非尔尔,而是作为持续不断的政治活动来开展。儒家经典中表面的“最终真理”提供了一套修身的基本伦理架构,即成为所谓的“君子”;但同时,它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明确社会与政治的次序规章,确保读书人服从指示,守其本分不越位。傅教授认为,正因如此,在朝廷的指导下,学者们才将经文“全本”诠释缩小为执政者所能接受的范围,使其标准化,从而产生一种适合当时情况的“最终真理”。在论述朱元璋处理“真理”的方法以及如何巩固儒经的政治使用价值时,傅熊教授谈到,朱元璋认为《孟子》所提倡的帮助执政者解忧的策略不能应对局势的需求,对他而言,《孟子》一书已无法使用诠释经文的方法来修正,使其达到使用工具的价值。所以,朱元璋命令刘三吾删除《孟子》最有疑问的经文部分,弃用三分之一,且将《孟子节文》设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物,并将其分发天下学校以代取《孟子》全本,好让新的固定“真理”延传后人。
此次讲座吸引了大量的同学、老师前来听讲,会场座无虚席。报告结束,听众踊跃地向傅教授提问,傅教授以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回答方式为提问者排难解惑。观众们纷纷表示,讲座的观点很新颖,并且受益良多,期待之后更多精彩的讲座。(岳麓书院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