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典系列丨听孙机先生讲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2016年10月31日 00:00

10月27日,由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敦和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正式启幕。下午2点半,88岁高龄的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孙机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向观众作了题为“怎样看待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题讲座,隆重拉开了此次盛会的大幕。

本场讲座是盛典系列活动的开场秀,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开场主持表示,“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旨在于亲近国学、重建斯文,向国学致敬,向深耕、研究国学的学者致敬。为期三天的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目的就在于“拉近国学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到国学大师的智慧,彰显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从而重建斯文中国。”

讲会开始,孙机先生执意要站着开讲,感动了慕名而来的200多位现场观众。孙先生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师承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在中国古代车制、古代服饰,以及古代金银器、乐器、装饰品、佛教艺术品、饮食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对从物质文化切入的中外文化交流颇有独到见解。此外,孙先生长于鉴别文物、考订传世名画,他梳理汉代文献,分类整理考订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被誉为“百科式的,足以代表汉代物质文化全貌的皇皇大作”,已成为历史文物考古学者案头必备之书。

博引史料,信而有徵。孙先生在进入主题之前,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将出土文物与中国古代礼制等结合,条分缕析,层层剖析,将观众带入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奇妙境界。“中国文化西来说”是近些年网友,乃至学界热议的话题。孙先生援引多项考古成果,依次分析了古代常用的战车、犁、椅子等多种实物在形制、尺寸、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并征引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文字记载,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的两相结合,有力证实了中西文化在实物层次及礼制层面的巨大差异。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孙先生认为,真正的交流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接触,双方要接受各自的物质基础,一概而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总是要从西方找寻“原型”,但凡先进的东西好像都是从西方传来,这些多少是有问题的,值得商榷和审视。此外,孙先生还对曲解物质文化提出批评。他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使用途径入手,通过详尽的考证得出结论:爵是祭祀神和先祖时,用来盛敬奉神灵的鬯酒,它不仅不是普通人使用的,也不是普通人眼中的饮器;人们不懂得历史的演绎,认为青铜爵是源于西方的酒器,更是离题万里了。

讲座渐渐步入尾声,在场的观众不仅为孙先生光明峻拔的人格魅力所动容,更时时沉浸在充满细节和实证的讲座氛围中,享受着来之不易的思想盛宴。孙先生精彩的讲座为此次盛典带来了令人难忘的开端。(作者:李伟军 图片:黄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