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196期:小说中的声韵学——谈李汝珍《镜花缘》对切音学的改造与传播(王松木)
11月1日晚7点,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一楼会议室,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台湾声韵学学会秘书长、理事王松木先生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小说中的声韵学——谈李汝珍《镜花缘》对切音学的改造与传播”的演讲。岳麓书院陈松长教授主持了讲座。
王松木先生幽默风趣,他通过“非洲可否建厂”的故事说明声韵学令人生畏的研究困境,同时也鼓励大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迎难而上。《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王先生讲到,李汝珍作为小说家的身份早已广为人知,他同时也精于声韵学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镜花缘》还广泛借助丰富的声韵学知识达到了诙谐的效果。读者如果对声韵学有所涉猎,就可以由文入戏,体验小说中耐人寻味的“梗”。
《镜花缘》是一部文人小说。王先生反复强调,《镜花缘》是文人为文人创作的小说,文人小说尤须细细品嚼。关于《镜花缘》的研究,学界大多以内容、情节的分析和解读为主。王先生尤为重视《镜花缘》文史知识的发用效果,见长于声韵学角度的透视。他也谈到,语言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思想通过语言表达,研究思想也需要懂得语言。李汝珍精通声韵学,他打破语言规则,通过对语言的精心铺排,使小说颇具趣味。此外,《镜花缘》还借助了仿拟等修辞手法,将“诙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松木先生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李汝珍的生平和学术渊源,并着重提及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李氏音鉴》。这本书是李汝珍对前人声韵学教材改进和创新的成果。近世以来,声韵学几近绝学,人们在初学之时,多感难如登天。李汝珍损益前人声韵学的教学常识,他先分出33个声母,以声母为分图依据和介音归属;其等韵图不避重复,合并南北,举一反三,有助于读者明晓拼音的原理;相比徐鉴的《音符》,《音鉴》虽简化了声韵学,但其理想读者为欲通晓反切之人,习者可以凭它精熟切法,《音鉴》自然算是进阶之作。
《镜花缘》以小说的形式,贯穿了丰富的文史知识,《音鉴》的诸多学理在《镜花缘》中都有所体现。王松木先生通过讲故事展开说明。他讲到,小说人物唐敖和多九公途经黑齿国,该国有两位私塾女子向他们讨教声韵学,二人不以为然,反倒被两位女子巧用声韵学的知识取笑一番,他二人仍不明所以;后来二人有所醒悟,恰值来到以声韵学闻名的歧舌国,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求得了声韵秘法;不幸的是,唐敖、多九公都看不懂秘法图,最后竟然被两个从未学过声韵的小女孩识破玄机。王先生总结,作者李汝珍设计这些“梗”,不仅想说明读书须识音辨字的道理,更是在告诉广大读者,声韵学的学习并非难如登天,连小孩子都能轻易学会。除了声韵学知识的广泛提及和应用,《镜花缘》还使用了多种增强“诙谐”效果的修辞手法。王先生着重讲到“仿拟”,他举了“左传”、“右传”、“公羊”、“母羊”、“小旦”、“老旦”、“尊颜”、“尊臀”、“老子”、“少子”等例子;此外,预叙、转叙等手法的应用也大大增强了小说吊诡的趣味性。
报告结束,王老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整场讲座轻松愉快,现场也不时传来笑声。有同学表示,讲座十分有趣,他希望以后有时间多多了解一些声韵学的知识,近期也会品读一下《镜花缘》。(岳麓书院李伟军)
嘉宾简介:王松木,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台湾声韵学学会秘书长、理事。学术专长为音韵学、训诂学、汉语语文学;倾注高度热忱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课题:从互文性观点论《镜花缘》的戏谑化书写;务穷后世之变——论潘耒《类音》的音学思想与设计理念;《本韵一得》的音学思想与音韵系统;后出转精——近百年来上古汉语音系研究的成果与发展;明清等韵家之反切改良方案及其设计理念;语音与琴律:周赟《山门新语》的音学思想与音韵系统。主要著作:《拟音之外——明清韵图之设计理念与音学思想》;《传统训诂学的现代转化——从认知的观点论汉语词义演化的机制》;《明代等韵之类型及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