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193期:从“通”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李晓东)

2016年09月12日 00:00

2016年9月8日,明伦堂讲会第193期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一楼举行,本次讲会的主题是“从‘通’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李晓东教授主讲,岳麓书院陈先初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李晓东教授首先提到“冲击·回应”论与内发型发展的观点。他谈到,以战后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了“西力冲击”论或“冲击·回应”论;而后,费正清的学生本杰明·史华慈、保罗·科文等对“冲击·回应”论做出反省,开始重视影响中国问题的内部因素;费孝通、鹤见和子、宇野重昭依托江苏小城镇研究,提出内发型发展的观点;宇野重昭强调国际契机与内发型发展的相互触发。进一步,李晓东教授提出“再诠释”的视角。他介绍到,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提出“异欧近代”的观点,认为中国具有不同于西方的“近代性”;史华慈在《严复与西方》中提到严复对西方思想的误读。李晓东教授也认为,两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诠释的过程,近代知识分子对儒学传统和西方思想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再诠释”。李晓东教授还介绍了近代知识分子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反思。他认为,在缺乏西方政治思想的触发下,类似顾炎武等传统知识分子更多立足于封建论、郡县论,来阐发政治见解;而近代知识分子受到西方立宪制、议会制等的影响,有了更加宏阔的政治视野。李晓东教授还就议会的“限制”与“调和”作用,梳理了孟德斯鸠、魏源、郑观应等人的议会思想。此外,他还引经据典,结合《周易》的阴阳、否泰思想等,对议会制阐发了更深入的见解。

在讲座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中,现场听众争相提问,李晓东教授一一作答。最后,陈先初教授作了总结。他认为,李晓东教授从“通”看中国的近现代政治思想,不仅展现了开阔的思想视野,还提供了独到的方法论启示。(岳麓书院郑锦涛、李伟军)

【人物简介】李晓东,1967年生。日本岛根县立大学综合政策学院教授、院长。政治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主要成果有《中国式发展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围绕着“中国模式”的提出》(国际书院,2016年)、《近代中国的立宪构想—严复、杨度、梁启超与明治启蒙思想》(法政大学出版社,2005年),《东亚的民本思想与近代化—以梁启超的国会观为中心》(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200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