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岳麓考古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岳麓书院举行
2018年11月17至18日,“首届岳麓考古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1位青年学者以及岳麓书院的3位青年教师共14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工作坊主题为“‘动’话中国——东周秦汉时期的文化互动与社会行动”,与会代表主要围绕“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文化关系与天下大势”、“制度实践与礼乐中国”、“道器新识与汉疆内外”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上,岳麓书院考古学系主任向桃初教授代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随后,他向与会学者简要介绍了岳麓书院考古文博专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向与会学者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多为书院考古文博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也为中国考古学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向桃初老师
本次工作坊安排了四组学术报告。在第一组“文化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的学术报告中,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永安老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斌老师、洛阳师范学院张鸿亮老师分别介绍了甘肃、湖南、河南等地的考古新发现。在第二组“文化关系与天下大势”的学术报告中,陕西师范大学张寅老师、山东大学郎剑锋老师、山西大学张亮老师、郑州大学陈博老师从城址与墓葬遗存两个方面讨论了文化交流所反映的社会趋势。在第三组“制度实践与礼乐中国”的学术报告中,厦门大学张闻捷老师,湖南大学邓国军、向明文、石荣传老师主要从墓葬遗存角度论述了文化交流与礼乐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第四组“道器新识与汉疆内外”的学术报告中,郑州大学朱津老师、四川大学王煜老师、中山大学韦伟燕老师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讨论了汉墓研究的方法论和器物研究问题。
在随后进行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报告中感兴趣的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入交流,并围绕报告涉及的图像识别方式、文化交流机制、族群与考古学文化关系、青铜礼器制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
学术报告环节
此次工作坊由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考古学系承办。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学者构成合理。在主题方面,围绕“动”这一关键字讨论文化交流和制度实践所反映的“中国”问题,契合学术热点与现实关怀;在内容方面,不仅有从春秋到东汉各个时期和从皇帝到平民等各个阶层的纵向讨论,也有周、晋(三晋)、楚、齐、秦、吴、越、巴、蜀、西戎和汉等多个族群的横向比较,亦有形而上的方法论反思和形而下的遗存研究,可谓多维视角的主题观察;在学者构成方面,年龄普遍年轻,学术兴趣相近,学缘结构多元,契合书院会讲传统。此次工作坊不仅促进了岳麓书院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也为年轻学者之间进一步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向明文老师供稿,图/贾明羽 何艺)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