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母语日”,《岳麓宣言》在京正式发布
2019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京共同举行发布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保护与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发布。
发布会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周家贵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专家罗素发布《宣言》,起草组专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曹志耘介绍《宣言》起草情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分别发言,充分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认为它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保护语言资源多样性,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的语言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宣言》充分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事业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提供了中国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传递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宣言》的发布成为增进国际社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理解认同、进一步提升中国语言文字国际影响力的一次成功实践。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这是继1956年开展全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时隔60年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又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文化类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工程实施后进展顺利,影响广泛,社会反响良好,产生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工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9月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会议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为主题,通过了重要成果性文件《岳麓宣言(草案)》,并于近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标志着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最终形成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体现。
对岳麓书院而言,《宣言》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2018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闭幕式在岳麓书院举行,并形成了重要成果《岳麓宣言(草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对岳麓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重要地位以及今天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努力的充分肯定。在他看来,《宣言》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倡导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其中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的“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智慧和经验。《宣言》不仅体现了“文化自信”,而且真正将这种“文化自信”落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他同时表示,岳麓书院师生应当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宣传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着力,成为宣传和积极践行《岳麓宣言》的生力军。具体而言,一是利用岳麓书院科学研究的资源优势,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等方面,大力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不断丰富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的内容,建立相关的语言资源数据库、整理出版系列语言资源集,出版语言研究著作。
二是强调“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注重语言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继续引导好一个项目,开设好一门课程。即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项目,鼓励和支持每一位本科生学生开展与历史语言资源相关的调查;利用《古代汉语》这门课程,传承古代汉语语言文化资源,打好中国史和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基础,为国家语言战略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向社会宣传正确的语言观,让人们认识到方言都是美的、都是平等的;利用岳麓书院公益讲座品牌“岳麓书院讲坛”,开设“语言多样性保护”的主题讲座,邀请更多的从事语言资源保护的专家学者来岳麓书院讲学,面向社会大众传播语言资源保护的理念和办法。此外,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5A级旅游景点,将在景点设置和导游词中特别突出这份宣言,积极主动地向海内外游客广泛宣传这份宣言所包含的共识、理念以及具体做法,使岳麓书院成为《岳麓宣言》的宣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