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六人赴英国参加牛津大学2019年考古学研究生国际会议
2019年3月11-12日,牛津大学2019年考古学研究生国际会议(Graduate Archaeology at Oxford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在牛津大学Ioannou中心举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戴彼得、石荣传、闫建飞三位老师和鲁晓聪、李芳、李知默三位在读硕士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研究、讨论的平台,并致力于构建与同行、前贤的交流网络。今年的主题是“古代文明的产生、过程和影响”,会议邀请了牛津大学、海德堡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来自考古学、经典考古学、考古科学、东方学领域的学者与会。
会上,李知默做了“南方丝绸之路与古蜀国文明关系探研”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古蜀国考古发现中出现的文化因子与“南方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大量象牙与作为货币的海贝等并非产自当地,也不是通过与此时中原地区的商王朝贸易而得,而是来自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出土所见青铜人物造像、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与中原地区迥异,却与西亚乃至埃及相似的文化特征又揭示着古蜀国与这些地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来往。
李芳做了“汉代仿玻璃铜器研究”的报告,报告对目前搜集到的两广、两湖、浙江、江西等地的汉墓出土仿玻璃铜器分为碗、钵、杯、卮四类器型进行整理研究,并通过对器皿的分析揭示了其时空分布与器型的变化趋势。报告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汉代的追求奢靡之风与冶铜业的发展推动了仿玻璃铜器的发展,令其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度达到鼎盛之势。
鲁晓聪做了“欧洲启蒙时期中的儒学”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儒家思想的西传是中欧文化互动中的重要部分,并且自16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大批传教士将中国一些儒家经典翻译成西文,将其中的思想观念进行总结并用西方语言模式进行阐述,对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的法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报告着重分析了伏尔泰与魁奈两人对于儒学的思考与接纳,以期找到中西文化中共通的思想资源。
另外,戴彼得教授在会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书院海外学术交流现状及海外学生来岳麓书院的交流事宜。不少与会学者对此颇感兴趣,期待能有机会来岳麓书院访问学习。(闫建飞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