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典范问题”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举办
2019年5月11日至12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典范问题”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省社科院《晋阳学刊》杂志社以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二十余位老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畴内,就各自的研究为依托,对于近现代史研究中出现的典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近年以来,随着近现代史资料的大规模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出现了诸多精彩的研究成果,明显存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取向,但与之相伴,也存在一些低水平重复与所谓碎片化、猎奇化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对有关的研究典范、史料观和书写方法进行检视。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岳麓书院主办,这也是岳麓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青年读书班计划合作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5月11日上午8时30分,研讨会在书院明伦堂拉开帷幕。岳麓书院杨代春老师主持开幕式并欢迎、介绍与会专家学者。岳麓书院陈宇翔老师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光耀老师代表合作双方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后,正式进入专题讨论。第一场是关于当代史的具体研究和史料来源多样的讨论,复旦大学金光耀和《晋阳学刊》杂志社李卫兵分别作《一个工人造反派的“文革”记录:从叶昌明的工作笔记看“工总司”》和《从口述史料回看当代史学史》的报告。
第二场讨论的三位报告人则根据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天下”和“世界”问题。三份报告分别是:湖南师范大学段炼《文明尺度、世界认知与革命的正当性——以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为中心》,湖南大学余露《清末民初的“世界史”认知》,湖南大学郑明星《从中国的独特性走向世界的多元性——以沟口雄三近代中国“天下”观的另一种解读为例》。
下午的第三场讨论,围绕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生活这一主题展开。四份报告分别是:复旦大学刘平《仪式与禁忌:近代娼妓文化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张绍春《近代中国主流社会殡葬观念的嬗变》,西北师范大学华信辉《晚清民国时期兰州水烟造假研究》,湖南大学刘志刚《肥瘠之变: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湖田围垦中的地力衰退》。
第四场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讨论。四份报告分别是:复旦大学戴海斌《许同莘与“庚辛史料”——兼谈“张之洞电稿”的编纂与流传》,湖南大学刘会文《<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孟森传>详考》,湖南大学杨代春《李提摩太<湘游纪事>及其他》,湖南大学张晓川《蔡钧生平述论》。
12日上午,举行了第五场讨论,主题可谓都是以思想层面来探究政治史、社会史的具体问题。三份报告分别是:湖南大学吴仰湘《<新学伪经考>甲午参奏案新探》,广东财经大学廖志伟《清末废止武科举及反响》,湖南师范大学周游《抗战时期知识界对苏武、李陵的论述与“忠奸之辩”》。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第六场发言的三位学者都在已经有所积累的五四研究基础上推陈出新。三份报告分别是:湖南大学陈先初《李石岑对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批评及其与胡适批评的比较》,复旦大学张仲民《被遮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流》,上海社科院徐佳贵《从“五七”到“五四”——“五四运动”诠释的发生及其初期演变》。
分组讨论结束后,湖南大学吴仰湘老师主持了圆桌讨论,与会学者分别就近现代史研究中的宏观问题、本系列会议将来的展望以及分组讨论时一些未竟内容交流了意见。(文/张晓川,图/李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