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汉鼎、景海峰、傅永军、何卫平、张能为五位学者会讲经典诠释学

2019年07月10日 09:21

2019628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汉鼎先生、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何卫平教授、安徽大学张能为教授会讲岳麓书院讲坛第388期,主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诠释学”。讲座由岳麓书院副院长、哲学系李清良教授主持,湖南大学师生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50多人参加此次讲座。

会讲现场

李清良教授介绍,本场讲坛延续岳麓书院“朱张会讲”传统,五位学者又都是研究中西经典诠释学的名家,期待大家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本场会讲主要讨论如下四个方面问题:一、什么是经典诠释学,它与传统的经学有什么不一样;二、中国学者为什么要从经典诠释学的角度,来嵌入和推动全球的、一般的诠释学理论和方法;三、从经典诠释学的角度嵌入,有望为当代世界、当代一般的诠释学理论取得哪些突破;四、如何进行经典诠释学研究。

围绕经典诠释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著名诠释学研究专家洪汉鼎先生首先开讲。洪先生认为中国经典诠释学中的“经典”大概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历史性的概念,即指古代经典(如四书、五经等);二是体现一种中国古典型的风格;三是体现一种规范或典范的价值。他还论证了经典诠释学的特质,即它不同于圣典诠释学或文本诠释学,也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学研究有所不同,经典诠释学强调要结合历史语境及当下社会生活来诠释经典文本,诠释对象覆盖儒释道等中国传统经典以及西方经典。

洪汉鼎先生

第二位发言的专家是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景教授认为,提出经典诠释学的理由之一就是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语境下,它是古今中西交汇的一个十字点,既有古代的记忆比如中国传统的经学研究,也是为了回应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带来学术方面的影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他最后总结到,“经典诠释学是跟当代中国文化向前推进的要求相联系的,包括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消化,也包括对我们古老的传统的重新洗牌。”

景海峰教授

第三位发言的专家是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傅教授对于中国为什么需要经典诠释学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自身思想创造的需要,有中国话语体系、哲学体系创造的需要。” 通过经典诠释,不断地创造出适合当下中国实际的思想观念体系,产生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经典诠释学是面对那些伟大而杰出的人创作的经典作品,不但是个风格概念、历史概念,也是个伟大的概念,不一定是古代的,也有现代文本的,是一个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诠释是面向真理的,由此彰显出经典诠释学和中国传统经学的差别。总之,经典诠释学作为诠释学,就是关于理解如何可能的学问。

他同时强调:“我们需要建立中国诠释学的理论,实际上是把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加进去,并且和西方智慧相交融,最后丰富西方诠释学的一种关于理解的哲学学说。”同时,傅教授也注意到西方的技术诠释学,就是中国经学当中的小学传统,通过训诂、音律等等,提供理解经典的方法,也就是说指导如何理解经典的规则。此外还有诠释的哲学,借助诠释经典,阐释诠释者自己的哲学思想。

在他看来,经学和经典诠释学的区分在于,经学实际上是技术诠释学加上诠释哲学,经学实际上就是先由诠释学来入,然后由诠释的哲学而出;而经典诠释学要给予诠释学的维度,就是关于理解和解释的一种哲学说明。两者区别在于原义的诠释方法、诠释和解释经典的目的、诠释的对象和过程等。

傅永军教授

第四位发言的专家是华中科技大学何卫平教授。何教授认为首先要区分经典诠释学和解释学,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经典诠释是文本的对象,解释学更多的关注是理解的理解或者解释的解释。中国经典诠释学涉及到一种终极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涉及到精神家园的建立及其影响。

他同时提到,在经典诠释学和解释学之间有一个概念,就是解释学是扎根于经典诠释学的基础之上加以升华和提炼。中国学者为什么要通过经典诠释学的发展,推进一般解释理论和方法?我们集中对经典的理解和解释的活动,它更集中、更典型,而更具普遍性,我们对解释的研究,一般更多地关注经典诠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只有对具体的研究深入了以后,把它加以拓展,变成一般的东西,从而推出一般理论的方法和探讨。对经典诠释学的把握,也应当从它的发展史当中去了解。今天研究经典诠释学,对象一定是具有普遍性的经典,这个普遍性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在对中国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要将解释学和现象学结合起来。

何卫平教授

第五位发言的专家是安徽大学张能为教授。张教授从伽达默尔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经典诠释学,经典诠释学研究的经典是属于伽达默尔所讲的其中一种文本含义,就是这种文字性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但也并非所有的文本,都能称之为经典。经典要具有规范性和真理性原则,具有普遍的规范性意义。经典还要历史性原则,是一种历史性的保存和流传。经典诠释学要注重语言、文本与经典。

他还特别提出解释学的情境问题,认为任何的理解和解释总是处在某种情境之中,这种情境是构成我们理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最大的、最重要的解释学情境是你的存在本身,你的行为本身,或者说就是你的实践本身,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讲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提出“解释学作为一种哲学,根本上就是一种实践哲学。”

张能为教授

在五位学者分别发言之后,进入交流和辩论环节。洪汉鼎先生认为经典诠释学的定位非常重要,傅永军教授说经典诠释学应该是哲学诠释学,而张能为教授则说经典诠释学是一种普遍诠释学。中国经典诠释学具有世界性意义,通过经典诠释学总结我们两千多年来的经典学问,加上吸收西方哲学诠释学的经验,在世界上有很深远的意义,将会推动中国学问和诠释学理论的双重发展。

就如何进行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景海峰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一是以西方的解释学或者诠释学为参照,这个参照不是主体;二是经典传统的开掘,发掘这两千多年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经学传统,需要一种现代的眼界和诸多新方法,对古代经典资源或者是对经学的重新梳理和理解;三是中西汇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义理或者是对当代文化的、系统化的文明传统的当代表达。

互动环节

在讲座互动环节,听众提出了如何用经典诠释学理论去解读历史课程教材、经典诠释学研究中如何看待权威观点或者圣人之志、真理在前与方法在后关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经典诠释学等诸多问题,五位主讲人分别做了细致的解答。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图文/夏金龙)

 

【主讲人简介】

洪汉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湖南大学中西经典诠释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伽达默尔著作集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1956年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贺麟教授、洪谦教授和冯友兰教授,研习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担任贺麟教授助手。198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资金,赴德国进修两年,1985年返国。1991年荣获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名誉博士,1992年国务院授与享受政府特殊律贴的有贡献专家。著有德文专著《斯宾诺莎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国哲学基础》《中德文对照中国哲学辞典》三卷,中文专著《斯宾诺莎哲学研究》《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重新回到现象学原点——现象学十四讲》《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等,译著有《真理与方法》《批评的西方哲学史》《知识论导论》《诠释学真理》等。

景海峰,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至今任教于深圳大学,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大学等校访问学者。曾担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任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学专业博导,中山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导。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等。著有《熊十力》《梁漱溟评传》《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诠释学与儒家思想》《经典诠释与当代中国哲学》《儒学的现代转化》等多种。

傅永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诠释学》主编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学、康德哲学、哈贝马斯哲学与批判理论、西方宗教哲学。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从伦理神学到道德宗教》《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启蒙、批判诠释与宗教伦理》《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等多部学术著作;译作有《犹太教的本质》《超越启蒙时代:社会理论家的生活与思想》《证据与信仰:17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与宗教》等多部。

何卫平,师从我国著名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杨祖陶教授,美国依利诺依大学香槟-厄本纳分校、德国海德堡大学访问学者。曾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哲学评论》《中国诠释学》等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尤专于哲学解释学。主要著作有《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主要译著有《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导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等。

   张能为,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点、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中国诠释学》《安徽大学学报》等刊编委。2007年参与研究与著述的由叶秀山、王树人任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图书奖。2000年获安徽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研究领域涉及解释学、实践哲学、语言哲学、康德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