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怀宇副教授讲述唐代石灯新探

2019年07月16日 10:30

2019年6月27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陈怀宇副教授主讲岳麓书院邀访学者讲座第76期,主题为唐代石灯新探。岳麓书院海外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助理教授王菲菲老师主持讲座。来自湖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约80余人到场听讲。

IMG_6631.JPG

陈怀宇副教授

首先,陈怀宇老师通过列举各地石灯的图片样式、石灯铭文和文献资料中关于石灯的记载,对石灯做了基本的介绍,指出石灯作为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现象,主要用于支持燃灯的灯室和顶部作为佛之光明象征的摩尼珠的楼台状建筑。他提出,虽然石灯现在多是作为日式花园文化的象征,但实际上石灯起源于中国,并对比了中国石灯与日本、韩国石灯的异同。此外,陈老师考证了石灯的各类名称和形式,分析了不同文化下石灯的功能作用。

接下来,陈老师指出,石灯虽起源于北齐,但直到盛唐时期才风行一时,唐以后又逐渐衰落,由此他进一步探讨了唐代石灯出现的文化基础及其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他特别指出,石灯的遗存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这些遗存为我们理解石灯在中古寺院生活、僧俗关系中的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关于石灯上的铭文,陈老师则认为,它们揭示了当地佛教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实践。

IMG_6638.JPG

现场听众提问交流

整场讲座让听众对唐代石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陈怀宇老师对书院老师和听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精彩解答,并展开了热烈探讨。(文/张卓  /夏金龙)

 

【主讲人简介】

陈怀宇,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与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合聘副教授, 并获选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剑桥大学克莱儿学院、马普学会柏林科技史研究所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已出版《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等中、英文论著数种,论文及书评见于《唐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BSOASJAHJASJRAS 等海内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