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游学课程圆满结束

2019年09月25日 17:06

2019831日至97日,由湖南大学、复旦大学两校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游学课程在上海、无锡、长沙等地顺利举办。经岳麓书院通识教育中心的前期选拔,湖南大学共有来自岳麓书院、文学院、经贸院、金统院、工管院、新影院、建筑院等12个学院的30位同学入选此次游学课程,与来自复旦大学各学院的29位同学共同参与了本课程的学习。

游学团队合影

本次通识游学课程利用正式开学前的小学期,在总共8日的密集型学习中,共由七次专题讲座、三次实地参访考察、四次小组讨论和一次课题汇报组成。831日至97日,湖南大学的30位同学由陈岘老师和杨湘清老师带队,赴上海参与第一阶段的学习,在复旦大学接受了来自哲学学院、历史系、中文系四位教授的四场专题讲座;同时与复旦大学的同学共同组建了7个学习小组,并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各自选择了小组研习的小课题,随即在课余时间展开相关讨论与资料收集工作。

复旦大学专题讲座现场

93日,湖南大学与复旦大学的近60位同学奔赴江苏省无锡市,对明代著名书院东林书院展开学习和考察,并在书院内聆听了江南大学刘桂秋教授关于民国时期著名学府无锡国专的专题讲座。94日,全体同学赴上海博物馆参观、学习,之后赴长沙展开本课程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东林书院听讲座

张汝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古人论“学”

郭晓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礼学及其意义

仇鹿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史部独立与正史观念的变化

侯体健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唐音”与“宋调”

刘桂秋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无锡国专研究

朱汉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与文化

陈仁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湘文化与士大夫精神

许道胜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专题讲座

94日至7日,在岳麓书院文庙,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陈仁仁教授和许道胜教授分别为同学们主讲“中国古代书院与文化”“湖湘文化与士大夫精神”及“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同学们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对岳麓书院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对古代书院和湖湘历史文化的认识。与此同时,同学们抓紧所有的课余时间,完善各小组的课题汇报。

岳麓书院专题讲座现场

97日上午,七个小组分别以“略谈岳麓书院学术风气——从杨锡绂到王文清”“清代中前期书院之背后的当时人才观——以岳麓书院为例”“复旦书院制度通识教育功能探究与改进——以古代书院制与岳麓书院为启示”“当代中国书院制的模式差异与文化共性——基于岳麓书院与复旦书院的对比分析”“从教会书院到新型书院的历史转身——以格致书院为例”“追求与环境——试析东林书院的不议政院规”“清末书院改制前后书院制度的沿革——以岳麓书院为例”为题,基于各自完成的5000字以上的课题报告,在岳麓书院明伦堂进行了专题汇报与答辩。

小组答辩现场

汇报及答辩由岳麓书院闫建飞老师、谢一峰老师、陈岘老师和宗尧博士担任评委,各位老师针对各小组的报告进行了细致点评,并针对报告中的不足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老师们对同学们牺牲休息时间进行讨论、学习的精神,细致爬梳、整理史料的态度,以及经过独立思考后而得出的见解都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闫建飞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勉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此次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和治学态度,进一步提高自己,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书院的现代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游学课程由湖南大学教务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两所高校对于本课程的持续投入使得课程的宏观建设、理论设计和具体操作都日趋成熟,目前已经有100余位同学参加游学课程。本课程重点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以书院为载体,将传统经典中经、史、子、集的导读与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主题讨论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形态通识课程模式,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是对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新探索,不但提供了新的课程形式,更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图文/陈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