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开讲“学术史的若干省思”
12月2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李帆教授讲学,主题为“学术史的若干省思”。岳麓书院副院长杨代春主持讲座,来自湖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现场听讲。
李帆教授
李帆教授从何谓学术史、学术史何以成为“显学”以及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他首先从《说文》出发,讲述了学术史的概念,梳理了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清末学术史兴起的原因。李帆教授提出,学术史以学术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不单是研究学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包含许多物质层面的东西,从中总结出学术发展的一些趋势、问题,以利于学术进步。
他谈到,真正的学术史始于清末,清末学者开始讲求学术史,因为正逢西学大举进入、中国学术被迫转型的时代,固有的学术面临很多难题,要思考如何迎接挑战。而学术史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梳理学术发展脉络,给后来者提供方向,为新的学术发展创出新路。改革开放后,西学再次大举进入,我们又一次面临巨大冲击,这就需要去展开学术研究,寻找中国学术前行之路。
讲座现场
近年来,学术史研究颇为活跃,受到多方关注,成为学界一个热点,甚至大有取代传统思想史研究之势。李帆教授强调,学术史和思想史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反对学术史脱离思想,就学术谈学术。他还对思想与学术的关系做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思想是“浪花”,学术便是思想浪花下的“海水”。思想是由学术支撑,“思想”二字“从心”,是一种观念形态,观念的根基在于学术。
最后,李帆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近代”学术史的理解,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不同于古代学术的面貌,有两个标志:一是挣脱了古代一元化学术格局束缚的多元学术;二是要引入西方近代理念,研究近代学术史,嘉道时期、甲午战争时期、五四时期三个时间点的把握至为关键。
讲座结束后是提问环节,李帆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在场师生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在场师生对“学术史”的发展演变及近代学术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文/尚洛丹 图/陈永豪)
【主讲人简介】
李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院副院长、《史学史研究》副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委员等。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性学术著作有《刘师培与中西学术》《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清代理学史(中卷)》《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日文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