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听肖永明院长讲授朱子的育人之道

2020年09月18日 18:38

913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在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院长肖永明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与朱子的育人之道”为主题,为同学们开讲“开学第一课”。他寄语新生,要珍惜在书院的学习时光,继承书院先贤留下的精神遗产,努力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具有岳麓书院精神特质的优秀人才。

IMG_9288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肖老师用一句古诗作为开场白,向全体新生表示欢迎。“可能有些同学会感到奇怪,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为什么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而不是书院自己的学规?”肖老师解释道,朱熹手定的《揭示》更具有普遍性,更能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的理念,是后世书院甚至官学学规的蓝本,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

IMG_9308

“朱熹也是我们岳麓书院的老师。”肖老师介绍,朱熹与书院渊源颇深,曾与掌教张栻论道“三日夜而不能合”,开中国古代书院会讲之先河,史称“朱张会讲”;后又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时振兴岳麓书院,并在繁忙公务之余抽出时间过江讲学。

他还分享了朱熹在书院讲学的一个细节。据史料记载,朱熹过江讲学时抽查学生对《大学》一书的理解,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便告诫说如果书院不如州学 ,那就没有必要在州学之外另建书院了。朱熹严肃认真、恳恻周至地讲述《大学》“明明德”的道理,对学生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朱熹的育人之道,在《揭示》中也体现得非常完整。《揭示》在思想框架上承袭《大学》,都是以修身为本,以明义理为出发点,以学习为穷理之途径。朱熹把学、问、思、辨、行定为“为学之序”,进而提出“修身”“处事”“接物”之要。

朱熹强调学以明人伦为本,并把道德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反之,如果缺乏德行而单纯追求知识,人就会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归宿。”肖老师做了进一步阐释。

朱熹强调知行并重。学、问、思、辨是为了穷理致知,属于认识的范畴;行则是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缺一不可。他同时强调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

IMG_9293

在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肖老师介绍了《揭示》的文本和篇章结构,所引述的文献来源及相关解读等,并从《揭示》的相关文本及其解释中,深刻剖析了朱熹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人伦本位的教育思想。(图文/向松阳)

 

《白鹿洞书院揭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接物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