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本科生创新项目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唯一历史学类项目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本届年会以“智汇青春 开创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299所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集中展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创新项目“《肩水金关汉简》(叁-伍)文字整理与研究”是年会入选项目中唯一的历史学类项目。年会由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主办,重庆大学承办。
“《肩水金关汉简》(叁-伍)文字整理与研究”项目由岳麓书院刘安皓等四名本科生共同完成。2018年,本项目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年获湖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二等奖。
据介绍,项目最初的目的是整理《肩水金关汉简》(叁)-(伍)三册的文字编。文字编是古文字整理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古文字对比、研究最直观的手段,但该步骤过去依赖机械的重复手工劳动,费时费力,往往也会造成大量错误。因此,在整理过程中,项目小组将古文字整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对繁杂的归字步骤进行了技术改良,基于Pydocx的自动化文本解析为内核,研发了古文字归字整理软件,大幅提高了整理效率。项目成员陈安然同学基于此项目,充分研读材料,挖掘到了到前人论述中较少论及的“城官系统”,完成了研究论文《西北汉简所见“城官系统”》,研究成果刊发在出土文献领域重要刊物《简帛研究》,其毕业论文获得2020年湖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作为本项目的指导老师,岳麓书院历史系副教授李洪财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他们把最后的成果交给我看的时候,我都觉得很惊讶。以前制造一个文字编,搜集完字形之后,编辑、整理、归类要花很长时间,而现在通过这个程序,以前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工作,现在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欣慰地说。
作为一种交叉研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科领域的研究上。李洪财老师谈到,这类交叉研究已经渐成趋势,未来前景可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在出土文献上的研究更是大有可为,相信这个方向以后还会有很多的新成果涌现,而这些新成果就要靠像刘安皓团队这样,对出土文献有热情而又思路灵活的年轻人来创造。”
项目组成员自入学以来就对出土文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刘安皓同学从大二开始跟着导师做出土文献研究。在校期间,受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选派,刘安皓、陈安然、丁善泉三位同学还各自参加了在贵阳、广州、北京等地举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暑期研习营。目前三人均已进入国内知名高校深造,刘安皓同学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安然同学就读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丁善泉同学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岳麓书院一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行“四维”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本科生“一对一”配备学业导师,同时辅以生活导师、班导师和学术兴趣导师,“四维”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和人格塑造。同时,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以课题的形式实施“本科生治学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年级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研究课题,或者瞄准校级以上“大创项目”设立培育课题,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图文/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