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课程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非线下)评审认定结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课程入选。“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由湖南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校联合开设,每年举办一届,201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
据介绍,课程设计由湖南大学教务处、岳麓书院通识教育中心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共同负责,岳麓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陈岘担任课程负责人,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邓洪波及复旦大学教授郭晓东等担任课程团队指导专家。每届课程多利用考试周停课时间、周末或暑假小学期,在上海、长沙两地联合举办,由专题讲座、参观访学、小组讨论、课题汇报、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和中国书院博物馆是每届课程固定的参观访学地点,参访内容通常与该届课程的专题讲座安排紧密结合。小组讨论、课题汇报和论文撰写环节,则重在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传统经典往往比较艰深、晦涩,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希望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希望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文化传承的使命感。”陈岘说。
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与岳麓书院注重品格养成、因材施教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岳麓书院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积极尝试,也为通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模式。
【课程负责人简介】
陈岘,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春秋》学,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已整理出版《雕菰楼史学五种》《春秋左氏传补注》《部次流别,以道统学:刘咸炘目录学论集》等古籍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至清图书易学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张洽著作集》点校整理”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