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高校史哲论坛在岳麓书院举办
5月27日至28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第十四届高校史哲论坛在线下举办。经过前期论文征集与评审,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余名本硕博学生参会。
论坛开幕式
27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岳麓书院副院长余露、武汉大学国学院谢远笋致开幕辞。两位老师向与会同学表达了祝贺,期待大家在深入的交流切磋中,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程思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董孙阳杰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程思瀚同学分享了自己曾读到的一则史料,言说了与书院的缘分。他谈到,岳麓书院不仅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与张栻二位大儒的论道之所,还蒙着一层神秘色彩始终吸引着他。几年后的今天,能在这里与师友们切磋琢磨、谈史论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董孙阳杰同学回顾了自己本科四年在岳麓书院的求学经历。他谈到,不论是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核心的大学书院制教育,还是书院学科深度交融的特色,都让他受益匪浅,也为他跨专业攻读研究生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承续朱张传统,书院良师益友的无间氛围、博观约取的学术态度和开放包容的讲学传统,也让历届史哲论坛更具多元性、专业性和开放性。
为充分保证讨论质量,本届论坛设置了8个分会场,按照“思想史及文献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专业类别分组,进行了16场学术讨论。每位与会同学都参与发言和互评,每场讨论最后由评议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八个分会场小组讨论现场
在28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若晖一致肯定了本届入围论文的质量及与会同学的综合素质。在致辞环节,陈仁仁老师分享了“朱张会讲”和“鹅湖之会”两段学术佳话,强调了学术交流和思想交锋的意义。李若晖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吸收西方理论的研究成果时,更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学术和思想。
各组评议教师总结了各组情况。老师们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逻辑论证、文本分析、言语表达上的突出之处,也希望大家更加注重加强对话、加深文本理解,更加注重行文表达和行文规范。同时,不断追求史学与哲学的学科交流与融合,打破学科边界。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叶国安、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嘉娴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叶国安提到,“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本次论坛上,他聆听了老师的细致点评,和学长学姐们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坚定了他走学术道路的决心。
刘嘉娴用“收获满满”来形容这一趟学术之旅。来自不同高校和专业领域的同学们带来的激烈的思想碰撞,让她对岳麓书院“实事求是、兼容并包”的特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充分的交流,也让她感受到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学术共同体的力量。
与会师生合影
据介绍,高校史哲论坛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岳麓书院“朱张会讲”优秀传统,促进学术交流,助力青年学生提升史学、哲学研究水平。自2010年起,岳麓书院已连续举办十四届高校史哲论坛,累计收到来自海内外高校本硕博学生稿件四千余篇。
本届高校史哲论坛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举办,岳麓书院研究生会承办。研究生会陈嘉兴同学、芦熹鸣同学分别主持论坛开、闭幕式。(文/陈嘉兴 图/向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