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进 | 周礼小宰敛弛联事通解
9月26日晚,岳麓书院讲坛·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十七讲开讲,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丁进教授主讲,主题为“周礼小宰敛弛联事通解”。讲座由岳麓书院历史系郜积意教授主持。
丁进教授
丁进教授先从《周礼》大宰篇的八法问题入手,将其中的官联问题摘出,并作主要讲解,进而引出小宰篇的六联问题,又评述了以郑玄、贾公彦、王引之、孙诒让等著名礼学家对于小宰敛弛之联事的解读。丁教授认为这些传统礼学家将敛弛之联事与荒政之联事有所混淆,他从字形学、逻辑学等角度进行阐述,认为敛弛之联事其实就是征税与免税的问题,并不涉及凶荒之年的救助等问题。他还从任民九职之联事、土地整治之联事、因地任民之联事、因职作贡之联事以及其余杂赋之联事等五部分对敛弛之联事作进一步解读,主要内容如下:
一、任民九职之联事。《周礼》九比、大比之制释为农业普查,即计户数、分男女、别年龄、分健疾、辨田莱、辨职业、计畜产、验农具、计兵器,这些统计数据将作为赋税征收的依据。
二、土地整治之联事。前辈学者多将井田法与沟洫法都当作土地分配制度,可这种观点无法解决井田与沟洫之间的冲突问题。丁教授说应将井田法与沟洫法视作土地整治规划的制度,认为田亩之间的沟洫、道路,是造成九夫为井与十夫有沟这一夫差距的原因,并认为秦开阡陌就是适应由西周小亩制向秦大亩制转变,对田里道路沟洫重新规划整治。
三、因地任民之联事。丁教授提出了“地以任职,井以出税,计税以夫”的观点,认为《周礼》将土地按照不同用途、不同等级分配给不同职业、不同口数的家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征税,将周礼人、地、税三者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周礼》经文的解读与大量出土材料佐证,从而证明这一说法的可能性。
四、因职作贡之联事。《周礼》赋税有九种,即大宰九赋。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上一部分的延伸,民有了不同的职业,再根据具体标准制定税种、税率、敛法,并分派不同的人来执行。
五、其余杂赋之联事。包括谷稿材蔬敛事与诸侯九贡两大类。《周礼》赋税不仅包括正常的田里之赋,还包括野物刍稿等税收,这类物品一般用于供应王朝运行。诸侯进贡则也算王朝赋敛之中,各方国按照物产、大小、距离等制定不同的税率,王朝也需要由专官进行接收、处理。
讲座现场
通过上述五部分的讲述,丁教授将《周礼》小宰敛弛之联事联系到的众多官员、职能、事务串联起来,展现出《周礼》庞大而成熟的职官体系与运行流程。他表示,《周礼》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场讲座内容为丁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将经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相印证,以扎实的证据、缜密的逻辑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论述了周礼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让听众们受益匪浅。(图文/金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