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办《意见》发布 听听千年书院掌门人怎么说(下)
编者按: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还就意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解读。近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就书院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肖永明教授在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致辞
(接上篇)
三、书院精神是书院发展的灵魂
凤凰国学:近三十年来,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您曾多次提到这种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岳麓书院模式”,请您谈谈这种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可以为中国当代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哪些参考和借鉴?
肖永明教授:近三十余年来,岳麓书院的恢复和发展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称誉。1997年,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视察书院,认为岳麓书院是现存修复最好、利用最充分的书院,高度赞扬岳麓书院是中国当代的“活文物”;2007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视察书院,将这种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模式总结为“岳麓书院模式”。
所谓“岳麓书院模式”是指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将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管理体制相结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服务四大事业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建设、管理、运行、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三十余年来岳麓书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的保证。
“岳麓书院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书院各项功能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把文物保护作为各项事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进行旅游开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工作。其中,旅游开放工作既是充分利用文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挥文物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又能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既能为文物的保护、开放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又能赋予古老的书院以灵魂,使之不只是供人参观的古老文物,而且是充满生机的现代教学、研究、文化传播机构。人们走进岳麓书院,不但能发思古之幽情,而且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代代绵延,体会到书院在现代社会所焕发的活力。而这种状况,又进一步扩大了书院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增加了书院的知名度,最终促进了书院的旅游开放工作。这样,书院的各项事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古代书院发展的鼎盛期,书院总数达数千所,至今留存于世的仍有数百所。可以说,书院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院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加强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让书院文化遗产活起来,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已经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思考。岳麓书院作为古老书院现代转型的一个范例,我们希望三十多年来的思考和探索可以为其他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我们也会学习各地书院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完善岳麓书院模式,促进岳麓书院的发展。
《人民画报》社:中国当前兴起各种书院,分别创建于高等院校、地方社区、民间社会还有市场经济领域等,请问您怎么看当前这些不同类型的书院?您认为当代书院应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如何传承书院精神?
肖永明教授:近年来,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众多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书院。许多古代书院得到了修复、保护与利用,各类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觉得这些不同类型的书院共同构成了当今书院发展的全景图,尽管很多书院还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甚至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但总体上,我认为这些书院都是应时而出、应运而生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应该以宽容、多元的心态来对待。“道并行而不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只要书院秉承正确的价值理念、符合基本的原则、规范,就应当给予肯定,视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盟军。切不可以一种或几种原有的书院发展的模式去套用所有的书院,把不符合这些已有模式的书院视为异类,加以排斥。
实际上,正如很多研究者谈到的,历史上的书院也是有多种类型的,从功能上看,书院主要的是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场所,但也有的是士人读书、著述、藏书之所,有的是谈学论道之处,有的是课士之地,有的是为应试者提供住宿的场所,有的是祭祀先贤的场所,情况比较复杂。从层次和内容看,大量的书院僻处乡村,面向底层民众开展蒙学教育,如家族书院大都属于这种类型;而有的书院又进入官学系统或者完全代替官学,开展较高层次的教育,如县、州、府、道、省各级书院就属于这种情况。总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兴办主体的书院,情况差异很大,所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理念。在古代,书院的类型、层级就如此复杂多样,在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不同类型书院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当代书院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各地不同类型的书院,也一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探索独具特色的书院建设发展道路,使书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新、普及和传播的基地,在当代学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与精神动力。
谈到当代书院应该承担的功能,我认为,尽管当代社会林林总总、类型不同的书院有着不同的自我定位、不同的侧重点,但从总体上看,当代书院所承担的都不外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这三大核心功能。当然,我们分析“当代书院”一词的内涵,就能对当代书院所承担的功能有更深的理解。
一方面,这类文化教育机构之所以自我命名为“书院”,就意味着对书院文化精神的认同,对书院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时,就需要有区别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特色,应该体现传统书院文化的元素。
另一方面,既然说“当代”书院,就表明它不再是传统本身,而是在当代所延续、得到发展了的传统,是传统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一种新的样式。因此,也必须具有当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当代书院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就应当在理念、方式、目标、价值取向上既体现书院的精神,又体现现代社会的要求。
与当代书院大量兴起相伴随的,是人们对传承书院精神的关注,学界在这方面的探讨也很多。传承书院精神,前提是弄清楚书院精神的内涵。中国古代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逐渐积淀、凝练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书院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院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重视生命意义、以人为本、立德为先、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穷本探源、极深研几、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有教无类、自由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疑误定要力争”的自主精神。书院精神是书院的灵魂,是古代书院制度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在人文精神不断失落,功利主义愈演愈烈,现代大学教育屡遭诟病的当今社会,书院精神越来越显现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