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张栻思想是湖湘传统文化的一个灿烂篇章

2017年11月07日 10:54

——访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陈谷嘉教授

专家简介

陈谷嘉 1934年5月出生,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湖南大学历史教授。曾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中国书院》顾问和编委。著有《儒家伦理哲学》(人民出版社)、《岳麓书院名人传》(湖南大学出版社)等近十部,并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17部,其中5部合著。曾获评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湖南省荣誉社会科学专家。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湖南“文渊深、文脉广、文气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其中,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张栻创立的“湖湘学派”影响深远。他与理学大家朱熹的“朱张会讲”也开学术论坛先河,为后世所传承、发展。朱张会讲85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会长、湖南大学教授陈谷嘉。

 1 张栻思想是湖湘传统文化中一个灿烂的篇章

湖南日报:陈教授好!您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从事教学和思想史研究近60年了,向您致敬。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下您的学术研究。

陈谷嘉:在我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我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伦理史研究、中国书院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路径研究。在书院文化研究中,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张栻思想的研究上。在研究中,我发现,张栻思想也是我们湖湘传统文化中一个灿烂的篇章。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从小随父亲南宋中兴名相张浚转战沙场,体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后拜胡宏为师,问河南程氏理学,融家学与胡宏湖湘学为一体,形成了南轩学。至于主教岳麓学院,引湖湘学派声名鹊起。因此,称他为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和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堪称实至名归。

2 “朱张会讲”确切地说,是“张朱会讲”,开启了中国学术讨论的先河

湖南日报:说起张栻,不少人都会想起名传遐迩的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号称开了学术论坛先河,对湖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估价它的意义和影响?

陈谷嘉:“朱张会讲”确切地说,是“张朱会讲”。朱熹早年师从学者李侗,李侗去世后,朱熹失去宗师指导下,自认为是在江河飘浮的小舟,眼前一片渺茫,不知何处上岸,心情苦闷。孝宗乾道三年下定决心,在弟子李泽之、范念德的陪同下,从崇安出发到岳麓书院请教张栻,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有人劝阻,但他执意前行。来到岳麓书院以后,围绕太极、乾坤、性与情关系请教张栻,反复讨论,三日三夜不合眼。朱熹不虚此行。回到福建,致信张栻说:“始知太极蕴,从君识乾坤。”对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意蕴和对天地的认识等,都有真切的收获。

“张朱会讲”开启中国学术讨论的先河,比朱陆鹅湖之会早八年。古代中国农耕社会是一个封闭社会,各个地区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如中原地区有齐鲁文化,楚地有楚文化,另有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之间极少有文化的交流。自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之后,历千年以来,儒学一统天下,凡与儒学相悖被斥为异端邪学。进入宋代之后,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士人思想活跃,百家并起,出现了历史上相似于春秋战国的又一个学术繁荣时期,学派林立,各家各派既相互争辩,又相互汲取,展开广泛的思想交流。历史上有名的“张朱会讲”即在此学术宽松环境下出现的。虽然朱熹与张栻各居一地,福建与湖南有千里之遥,但关山阻隔不了宋代学术交流大势。朱熹对胡宏、张栻学术极为推崇,他称之为湖南一派,湖南学和湖湘学,朱熹与张栻结为金兰之友。史家把张栻、朱熹、吕祖谦称为“东南三贤”。“张朱会讲”促进了湘学与闽学的交流和发展。岳麓书院首开了“张朱会讲”,尔后相沿相袭,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成为各学派的讲坛,先有宋代事功学派陈傅良,明代有心学派大师王阳明等在此讲学,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无论给予何种的肯定都不会过高。

 3 “张朱会讲”顺应了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大势

湖南日报:有学者认为,是张栻和朱熹适应南宋初年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弘道兴教,推动实现了我国的第一次文化复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谷嘉:可以这样说,“张朱会讲”见证了南宋时期儒学革新,抛弃了汉唐时期传注儒学的传统,打破学者思想上的桎梏,顺应了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大势。宋代儒学之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儒学的革新,把新儒学称之为理学,就在于儒学实现了由过去单纯的政治学(即儒治国)和如何做人的人学结合,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先秦时期孔孟人伦道德学说的回归。由传注儒学向阐发义理之学的儒学转变,不仅为儒、道、佛三教合流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可谓是继先秦的百家争鸣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文化复兴,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不仅带来学术上的繁荣,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 在张栻主教下,岳麓书院成为了湖湘学派的基地

湖南日报:可以说,南宋时期,湖南是当时中国教育最发达地区之一。而促成这种局面的形成,张栻功不可没。您认可这个说法吗?

陈谷嘉:南宋时期,湖南书院林立,其数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当时中国教育最发达地区之一。张栻主教的岳麓书院,开办于公元976年,至今已千余年,是称千年学府,为宋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史家称:“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把岳麓书院与孔孟之乡“洙泗”“邹鲁”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岳麓书院之盛。

南宋时期,岳麓书院在张栻主教下,一时群英骤至,人文荟萃,从学者广及东南数省,人数达千人之多,为历史上所未有,人才济济,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岳麓书院因而成为湖湘学派的基地。自此而后越千年,岳麓书院始终人才汇聚,成为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变者,闪烁于历史长河。

5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对湖南人才辈出,起了启蒙老师和精神导师的作用

湖南日报:确实,尤其近世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有学者认为张栻是这个人才群体的启蒙老师和精神导师。那么,张栻的教育理念有一些什么样的鲜明特色?

陈谷嘉:千百年来,虽然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但张栻奠定的湖湘文化精神,如同精神食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民。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八年中,他执行了一整套办学主张,明确提出了办教育的理念和主张,概括地说,有三点:(1)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传道而济民”的人才,不是为了科举和仕进;(2)办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固然重要,但这不是办学的唯一目的。“盖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是培养修齐治平的治世人才;(3)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必须本修、齐、治、平为宗旨。“尝考先王所以建学造士之本意,盖将传士讲夫仁、义、礼、智之彝,以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事甚大矣。”张栻教育理念是,“公天下之理,”“无物我之私”,不要“争功利之未”;其次,要有“事天保民之心”,致君泽民;再次,“明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有良好品德。”张栻奉行的一套教育理念在岳麓书院得以实施,千年来,岳麓书院涌现一批又一批经世济国人才,“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这是岳麓书院出人才、出成果的概括。张栻主教岳麓,对湖南人才辈出,起了启蒙老师和精神导师的作用。

 6 张栻在宋代理学中独树一帜,创立了以性为本体的湖湘哲学体系

湖南日报:有人说,他是湖湘文化的创始人之一。更有人认为,是他开启了湖湘学派。这是为什么?

陈谷嘉:张栻在宋代理学中独树一帜,创立了以性为本体的湖湘哲学体系。湖湘学派认为,宇宙本体既不是“理”,也不是“心”和“气”,而是“性”。张栻说:“天下之言理者,性也。”离“性”则无“理”“性”是世界所有一切事物的终极根源。

张栻以“性”为宇宙本体,这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在古代思想中“性”即指人性,“性”是人本质的抽象,虽然至宋代“性”已扩大到物性,但“性”主要是指人性。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即人有共同人性,人后天对“性”即人本质的陶冶则有甚大区别。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从哲学上进一步探讨了人在世界上的定位,以性为本体,实际上是以人为本体,凸显了人在世界中的主宰地位,人不仅可适应世界的变化,而且能动地改造世界,其哲学意义至为明显。以性为本体的哲学,为人类设计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凸显了社会发展的“人的目标”,奠定了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人生意义为核心的湖湘文化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时代的精华,是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人文科学在内的理论基础。在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的哲学理想辐射和扩散下,引发了湖湘文化的母体楚文化的裂变,从而分化出赋有地域性特征的湖湘文化形态。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张栻是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功不可没。

   7 张栻谨守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在湖南一代又一代先贤心中开花结果

湖南日报:除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民本思想也在张栻的思想中非常明显。您也就此作过专题研究,请问,张栻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陈谷嘉: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尚书·五子之歌》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民众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要敬重民众的力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虽是中国远古社会提出,但民本思想千百年以来都被历代历朝的先贤所尊重和推崇。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张栻即是如此。他不论在朝为官,或在地方任上,始终把“用贤养民”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抗击女真贵族集团即金人侵犯中原的战争时期,他提出要抗击金国的侵略,必须唤起民众,要求最高统治者宋孝宗向全国人民下“哀痛之诏,明复仇之义……修德立教,用贤养民”,以“求所以得众民之心”,这是张栻一生为官谨守的治政原则,对于残害民众,勒索于民贪官,严惩不贷,为民作主。据《宋史》记载,他在江陵为官时一日之内,被他革除的贪官污吏达十四人之多。帅守刘大辩无视王法,邀功害民,张栻上本朝廷严加弹劾,请究其罪。张栻一生谨守“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理念,孝宗淳熙二年二月,年仅四十八岁,正当年盛之时,撒手离世。在弥留之际,心中仍记着民众。《宋史·道学传》记载说:“病亟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而顷乃绝。”历史是公正的,当张栻辞世消息传出以后,百姓为之恸哭,灵车驶出江陵时,老稚挽车号恸,数十里不绝,四方贤士泣涕相吊。远在广西静江府百姓,讣闻,哭之恸哀,深深怀念张栻在此任上的日日夜夜。张栻谨守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如同农民撒下的农作物的种子,重民、爱民情怀在一代又一代湖南先贤心中开花结果。

8 传承和弘扬张栻的精神遗产,打造全世界的汉学中心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湖南日报: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我们礼敬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天,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传承和发扬张栻的精神遗产呢?

陈谷嘉:国家要求我们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非常英明。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命脉。我们是湖南人,首先要传承和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湘文化精神。其次,传承和发扬张栻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奠定的“传道济民”和“致君泽民”的办学宗旨,和他在主教岳麓书院八年所树立实事求是和经世致用的学风。尤其要传承和弘扬湖湘学派包容和开放的学风,使千年不坠各家各派古老的学术讲坛走出国内,成为全世界的汉学中心,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原文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7-11/04/content_12599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