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学人主讲系列讲座 | 郑大华: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 | 预告
岳麓书院讲坛第563期
暨“湖湘学人主讲系列”第7讲
【讲座信息】
主题: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
时间:2024年9月23日(周一)15:00—18:00
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明伦堂
主讲: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陈宇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党委书记)
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承办:岳麓书院历史系
协办:大成国学基金
【主讲人简介】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化后首批“长城学者”,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首批“芙蓉学者”,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并任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和国际学术顾问;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有关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建议和提案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获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是2170多位委员中获此殊荣的20位委员之一。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和近代民族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招标课题、国家民委重大委托课题等共24项,出版个人著作20种、主编主撰6种,译著5种,整理出版资料13种28册,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及部、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其著作先后多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和十九大前“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观念是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个人原因。梁启超是依据西方民族主义的国族理论而提出以“中华民族”来取代“汉族”这一称呼的。到了民初和五四后,首先是“中华”作为国号或国名的确立,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再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中华民族”观念的次数日益增多,二是“大中华民族”“新中华民族”等观念的提出。中华民族观念虽然在民初和五四后有了发展,但中华民族观念并没有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形成。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是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之共同体意识的开始形成,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扩大,三是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标志是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岳麓书院讲坛第563期报名二维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