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书院邀访教授讲座第121期| Christoph Horn:柏拉图论人格:《理想国》第九卷中的内在人与外在人 |预告
岳麓书院邀访教授讲座第121期
【讲座信息】
主题:柏拉图论人格:《理想国》第九卷中的内在人与外在人
时间:2025年3月28日(周五)15:00—18:00
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明伦堂
主讲:Christoph Horn霍恩(德国波恩大学哲学系实践哲学和古代哲学讲席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
主持:花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承办:岳麓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 湖南大学比较宗教与文明研究中心
协办:湖南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湖南大学)研究基地
【主讲简介】
Christoph Horn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系实践哲学和古代哲学讲席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著名国际期刊Archiv fü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Gnomon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与实践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近年主要成果有Aristotle’s Metaphysics Lambda: New Essays、Die Philosophie der Antike, Bde. 5.1-3、Einführung in die Moralphilosophie。
【内容提要】
霍恩教授将从《理想国》第九卷588d-589a开始讨论“柏拉图论人格”,其中“内在人”(ὁ ἐντὸς ἄνθρωπος)隐喻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在这段对话中,柏拉图引入这一隐喻,指从其灵魂三分模型而来的理性(logistikon)。对这段对话的注释,主要关注内在性概念及其深远的接受史。在《哥林多后书》和《罗马书》中,圣保罗就使用了内在人隐喻,使得它变得越发重要。就像对于柏拉图,对于保罗来说,“内在人”(ὁ ἔσω ἄνθρωπος)这一表述指属灵的人,与“外在人”形成对比。
然而,霍恩教授将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人”身上,因为柏拉图似乎在描述了一个在他其他著作中没有明确论及的功能,即一个实践主体或一个统一主体。尽管“外在人”的功能从未被直接论及,但正如大家将看到的,它潜藏于或隐含存在于柏拉图关于人格的大部分讨论中,并且在其思想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相信,柏拉图有关“外在人”的讨论值得仔细研究,因为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正确理解柏拉图的人格理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