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教师主讲专场 | 胡康 唐代边疆史视野中的武则天时代 | 预告

2025年05月04日 21:55


岳麓书院讲坛之

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六十九讲

讲座信息

题:唐代边疆史视野中的武则天时代

间:202556日(周二)19:0021:30

点:湖南大学教学东楼209

讲:胡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持:吴晓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办:岳麓书院历史学系

主讲人简介

胡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隋唐史、西北边疆史地、敦煌吐鲁番学,近年主要关注中古时期的中西交通与族群关系。曾先后荣获第十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学术之星特等奖,已在《学术月刊》、《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武则天统治时期(684705),唐朝的边疆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西域战场,武则天掌权之初就采取了积极进取的策略,并最终在长寿元年(692)收复了安西四镇,驱逐了吐蕃势力。随后,三万汉军常驻四镇,四镇就此被唐朝牢牢控制,而四镇的军政体制也逐渐从羁縻体制开始向胡汉结合的二元体制转化。河陇战场,在武则天的谋划下,处于唐蕃之间的党项、吐谷浑等“中间地带”的部落数次背蕃投唐,唐朝势力开始积极西扩。吐蕃内乱后,武则天抓住机会,在长安二年(702)大举向河西九曲扩展势力,改变了高宗后期的不利态势,为神龙会盟的达成奠定了基础。但在北部战场,唐朝的处境则是日趋恶化。万岁登封元年(696)开始的契丹叛乱,不仅使唐朝损兵折将,还导致了唐朝势力大幅后撤,而靺鞨则由此获得了发展机会,建立了渤海国。北部的后突厥在唐朝忙于对付吐蕃之时,在垂拱年间(685688)征服了九姓铁勒,控制了漠北高原,到了契丹叛乱期间,默啜可汗又进一步凭借地缘优势,向漠南大幅扩充了势力。武则天在位时期奠定的边疆形势,在中宗、睿宗复位后亦未发生大的变化,直到玄宗时期,唐朝的边疆形势才进入了新阶段。







                                                                本次讲坛报名二维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