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文 | 近代名刺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2025年04月10日 16:52

4月7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通史研究室主任马忠文研究员讲学,主题为“近代名刺的形制与文化内涵”。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教授主持讲座。

马老师探讨了名刺(即名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其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名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经过“谒”“刺”“帖”“门状”等几个阶段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制与文化内涵。他详细介绍了名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样式演变,从材质、尺寸、书写格式到功能等方面的变化,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礼仪规范、人际交往习惯以及文化风尚。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名刺的形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名刺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工具。同时,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入乡随俗,在交往中使用中式名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结合大量珍贵历史实物与文献资料的展示,马老师生动解读了名刺如何在政治、社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名刺的使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形制和功能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名刺中体现的等级观念、居丧情形以及借片写笺的习惯,均从细微之处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交流环节,听众就名刺文化的相关问题与马老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此次讲座不仅让观众对“名刺”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文/张淑萱)

主讲人简介

马忠文,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近代史料与文献学,著有《晚清人物与史事》《荣禄与晚清政局》《晚清日记书信考释》;合作整理《张荫桓日记》《郭则沄自订年谱》《华学澜日记》;主编《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