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高研院专题讲座 | 韩东育论述中国传统“平衡论”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

2021年09月29日 10:33

9月12日上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举行成立仪式。作为高研院成立系列活动之一,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湖南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岳麓书院讲坛之“人文大家谈传统文化”专题系列讲座,邀请大师名家登坛讲学。9月17日下午,专题系列讲座特邀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先生主讲,主题为“中国传统‘平衡论’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讲座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张磊老师主持,采取凤凰网线上直播方式,在线听众达38.7万人次。

讲座照片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先生

本场讲座,韩东育教授主要讲述三方面内容:一是“平衡论”的内涵及外延;二是“内平衡”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三是“外平衡”思想模式的表现形式;四是对“平衡论”的时代评价。

韩教授首先说明“平衡”与“平等”的差异,即“平衡”是矛盾的暂时或相对的统一,是相对于“平等”而定义。“平衡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论形态,中国传统“平衡论”强调的就是千古不衰的天理、法理与解释依据。在理想不等于现实的情况下,要求“平衡论”的落实须借助“假设”命题而展开。从而引发“内平衡”与“外平衡”的思维模式差异,也带来了“前提假设”与“反假设”之间冲突与融合问题。

接着,韩教授讲述“平衡论”假设的传统表述,即“内平衡”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弱势群体的“平衡论”假设,如“价值置换”、“反求诸己”、“化神奇为腐朽”等;二是适应强势群体的“平衡论”假设,如“等级论”与“平等论”、“天命论”、“怀疑论”、“一生论”与“三世轮回”等;三是奉行自然法则的“平衡论”假设,如假设生命时间长久者才具有权威意义、假设自然伦理与政治伦理合一、假设最贴近自然的劳动才具有最高价值等。这三方面在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很多表述,最终都各自寻找到了“自觉”且可“觉他”(内平衡)的思维模式。

其次,韩教授从“反假设”层面讲述“外平衡”的表现形式。“外平衡”是与“内平衡”通过精神来解决人的心理失衡的做法相反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嫉妒”与“谗嫉毁谤”思想行为,在个人或群体争斗中都有所体现;二是“毁灭”与“杀尽不平方太平”等思想行为。这些都是由于“内平衡”调和失败,从“内平衡”走向“外平衡”(这点可参考“妒嫉经济学”理论、中国传统的怨恨论等),在“外平衡”遭遇巨大压力后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如发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暴力冲突等。

最后,对于如何评论“内平衡”与“外平衡”的“平衡论”思维模式,韩教授指出“平衡论”的最终落脚点在“平”字,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之中,而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仔细辨析“平衡论”的时代特征及历史价值,未来历史是向前进步,不可能会重蹈古代“平衡论”的覆辙。

在讲座互动环节,韩教授回答了线上听众们所提出的有关诸子百家提出“平衡论”内涵的意义与价值、东亚思想史前沿话题以及如何评价鲁迅先生提出的 “阿Q精神胜利法”等问题,促进听众们进一步深化对讲座主题的理解。(图/直播截图 文/书院小生)

韩东育教授简介

韩东育,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日本史、东亚思想史和东亚国际关系史。出版《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从“请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来“自中心化”之行动过程》、《从“道理”到“物理”:日本近世以来“化道为术”之格致过程》等专著数部,主持中外研究项目多项,先后荣获教育部第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讲座直播回顾

湖大高研院专题讲座|韩东育述中国传统“平衡论”

https://flive.ifeng.com/live/100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