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学大典人文讲会 | 颜炳罡、吴根友共论“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价值”

2020年12月31日 09:52

12月16日晚7时,岳麓书院讲坛第431期暨“致敬国学: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名家讲学专题系列之第六场人文讲会开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与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应邀会讲“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价值”,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主持会讲。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50多位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到场听讲。本期会讲由凤凰网“风直播”平台全程直播,在线听众达30.3万人次。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

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

现今,我们常用“儒商”“儒将”“儒官”,甚至“儒工”“儒农”等来形容一个人。“儒”到底代表什么?“儒学”又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儒学如何指导当下日常生活,又将如何实现现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儒学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本次会讲讨论的重点。

会讲采取“分论”+“针对性问答”+“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

颜炳罡教授首先发言,从五个方面阐述“儒学的两创如何落地”

第一,儒学是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问题而自我转化的理论体系。从孔子、孟子、荀子,再到董仲舒等,不断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儒学的本质。

第二,当代儒学的自我转化之一,由规范理论体系向大众信仰转化。儒学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围绕“天理、天道、天命”等一系列重要命题展开,天理昭昭、至公至正。头顶三尺有神灵,道到无处不在。《庄子》指出:性即命,命即性,故谓人身性命,实则都是道物所化,故曰“性脩反德”。性修即道修,道物增加也就是德的增加。为道一直修下去,其德越来越进,最后可以至于生之初,即道充德备状态。良心即良知,人凭良心树凭根,各人只凭各人心。

第三,由小众信仰向大众信仰的转化。由有教无类到汉代经生文士之业的专门之学,再到规范理论体系,儒学由大众信仰转为士教及少数人的信仰。回到泰州学派,明清之际有格言“读书志在圣贤,不徒科第”,身为樵夫的韩贞也有一首诗佐证:“固知野老能成圣,谁道江鱼不化龙?自是不修修便得,愚夫尧舜本来同。”

第四,儒学由重知轻行到知行并一、以行为先的转化。躬行、习行是儒家的重要特色。牟宗三先生指出,儒家的智慧就是实践的智慧,儒学是实践的儒学。如果儒学只是用做理论研究而不去实践,那就偏离儒家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古诗(见《求是》杂志第13期)“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此句出自明代林鸿《饮酒》,原意是如果连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只是枉然。此句旨在阐述知与行的关系,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显而易见,习总书记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从而使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坐而论道、起而行道。《荀子·性恶》言:“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第五,实现儒学由区域资源到全球资源的转化。中国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崛起,其背后的支撑应该是中国精神的崛起,而中国精神最典型代表便是儒学。王岐山先生曾经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儒学是普遍认识的问题,是关乎全人类发展的问题。我们期待,儒学在未来将真正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赞成“儒化天下”,而主张“儒行天下”,希望在全球各地皆出现“儒者”。

颜炳罡教授从五个方面阐述“儒学的现代转化”,深入浅出、观点鲜明。实际上,颜教授关心现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位儒学生活化、实践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理论诠释者和实践者。自1996年以来,在山东大学义务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积极倡导儒学在民众中扎根,在生活实践中落实。自2013年始,在山东各地推广“乡村儒学”,创办并主编《乡村儒学》杂志。

讲座现场

随后,吴根友教授从理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释了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指出,儒学的现代转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的工作。20世纪以来的几代新儒家群体,从思想与制度建设、社会生活精神洗礼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总体上看,思想与学术方面的成就最大,20世纪新儒家群体的形成是其明证。

稍微具体一点地说,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学的可诠释空间得到极为广泛的开拓,在与现代价值的接轨方面富有一系列创新性的转化,“仁以通为第一义”,儒家之仁与自由精神,“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与“万有相通”的世界哲学精神,以及“仁学本体”的重建,“仁包新四德”的理论构想,均体现了儒家仁学思想的勃勃生机。礼学与当代社会规范的关系,也正在学界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有诸多新开拓,特别是儒家重视“家庭”的思想特色,在“家哲学”的系列论述中得到新的理论提升。因此,讨论儒学的当代价值问题,离不开百余年来诸多儒家思想家,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抱有“温情”与“敬意”的一大批学子富有理论与学术深度和广度的开掘。在世界性的文明交流与互鉴的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不只是表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明方面,还表现为在全球化过程中,以人间主义的生活理性为主的世界现代文明的建构过程中,可以提供中华文明的日常生活理性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与儒家式的方案。

从易哲学的角度说,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永远处在既济与未济的过程之中,这一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特征;另一方面,大陆新儒家群体也要敢于自任,自觉成就阶段性的“现代大陆新儒学”。就当前中国的现实需要与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来说,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洁地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

其一,儒学要自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发展出适应并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间主义的工作伦理、生活伦理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为当代广大普通的中国人提供心灵安顿的精神秩序与价值方向。这是儒学在当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总要求。

其二,传统儒家的一些道德与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耻等,其观念的形式可以抽象的继承,但其具体内容需要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解释,特别是礼、忠、孝、节、廉、耻等观念需要进行转化,以之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其三,儒学必须回应并很好地处理近四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由资产阶级发展出的近现代道德与价值观念,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四大价值消化到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之中。陈来先生提出“仁包四德”的理论构想是一种大胆可贵的尝试。我个人也尝试提出了“新五伦”——即国民、家庭、行业、群己、中外五伦的构想。目前这一切的理论努力,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基本上是见仁见智。

其四,儒学需要为全球伦理、全球政治秩序的重建提供精神资源与思想元素。现代全球伦理与政治秩序主要是由基督教一神论文化传统所衍生出的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民族国家的)主权等观念谱系所纲维,儒家的仁爱精神所包含的关系理性、责任意识——如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等金规则;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的广博情怀等,均可与基督教及其衍生的“博爱”思想观念相融合。以调整、修正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及心态,引导国际社会向全球公正、和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将儒家的“大同”理想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起来,建立具有较为充足的中国思想元素的新世界主义,改良、改善全球化运动,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四方面观点阐述后,吴教授作结: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定是在接受并回应现当代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提出的种种挑战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儒学固有的思想资源而给出富有时代生命力的回答,从而实现儒学在当代的转化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与中国政府在共克新冠病毒肺炎的“时艰”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吉凶与民患”的深沉忧患意识,应当也是儒学在当代社会发挥作用一种生动的体现。

分别发言后,进入针对性问答环节,两位教授分别针对主持人及现场师生提出的“如何看待大陆新儒学”“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儒学现代转化的最大困难在哪里”“如何处理好儒学研究者与儒学践行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吸收了西方价值的儒学是否还是儒学”等问题作出精彩而翔实的解答,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大家对儒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儒学的现代转化及其当代价值体现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本期会讲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凤凰网联合主办,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岳麓书院历史系、凤凰网文化中心联合承办,岳麓书院发展基金、大成国学基金联合协办,系“岳麓书院讲坛·第四届国学大典专题系列”第六场人文讲会。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启动,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评选全球华人国学奖(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传播奖及国学新秀奖),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民生问题、心理建设问题、文明冲突等问题举办系列高峰论坛和人文讲会,以更多元的方式探索国学传播与文化创新的路径。为此,岳麓书院、凤凰网特策划和组织了“岳麓书院讲坛·第四届国学大典专题系列”,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登坛开讲,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讲坛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希望在这个非常之年,汇聚文化思想精英,激活传统智慧资源,去复古悬空之议,直面当下现实危机,探寻匡时济世之方,推动文明之间的正向交流。(文/普庆龄 图/陈永豪)


颜炳罡教授简介】

山东临沂人,196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府特聘泰山学者,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周易研究会会长等。 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当代新儒学引论》《整合与重铸――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学术思想研究》《墨学与新文化建设》《牟宗三学术思想评传》《慧命相续――熊十力》《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生命的底色》《人伦日用即道》《大学解读》《孟子解读》《先哲教我们生活》(合著)《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合著)《兰陵文化通论》《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合著),主编《兰陵文化研究丛书》等学术著作十余部,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颜教授关心现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位儒学生活化、实践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理论诠释者和实践者。自1996年以来,在山东大学义务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积极倡导儒学在民众中扎根,在生活实践中落实。自2013年始,在山东各地推广“乡村儒学”,创办并主编《乡村儒学》杂志。

吴根友教授简介】

安徽枞阳人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2012-2020),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长。出版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已出版13辑)。曾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出访过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威士里安大学、德国特立尔大学、慕尼黑大学、澳大利亚拉托部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个人专业与兴趣领域有:明清哲学、比较哲学、政治哲学、先秦道家与诸子学等。

会讲直播回顾】

颜炳罡、吴根友共论“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价值”

https://zhibo.ifeng.com/video.html?liveid=137635

会讲直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