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4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全国共有24个学术团队项目和77个学者个人项目入选。湖南大学有4个项目入选,含学术团队项目1项、学者个人项目3项,立项总数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第一位。4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松长教授、丁进教授、陈岘副教授、陈帅副教授。截至目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6项。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
(湖南大学4项,按公布次序)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的冷门绝学,旨在加强冷门濒危学科的抢救性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学术研究,确保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有人做、有传承。学术团队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准,学者个人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标准。(文/夏金龙)
【项目简介】
长沙出土简牍释文与书迹研究
本课题拟对长沙地区出土的简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长沙地区出土的10余批简牍材料,包括五里牌楚墓竹简(1952)、仰天湖楚墓竹简(1953)、杨家湾楚简(1954)、马王堆西汉墓简牍(1972—1974)、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出土木楬(1993)等。有字简牍数量达10万余枚,年代跨度从战国中晚期到三国孙吴时期,形成了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完整的朝代序列。长沙出土简牍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本课题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内容包括长沙出土简牍的形制研究、文字研究、释文修订、名物研究、书法学研究、文书学研究、法律制度研究等内容。
《河图》《洛书》学史研究
《河图》《洛书》兼具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双重属性,承载着古人对文明起源的思考与探索。自先秦时起,历代学者都曾对何为《河图》《洛书》展开过丰富的诠释与想象,“祥瑞说”“宝物说”“地图说”“文献说”层出不穷,各具影响。宋代之后,《河图》《洛书》的形态又为之一变,以抽象黑白点线元素绘制的《河图》《洛书》经由朱子对调改造而收入《周易本义》中,既成为了《周易》除经传之外的第三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后世易学论争中的核心问题。本项目的研究既有助于理清河洛传说与《周易》《尚书》等经典文献间的学理关系,完善经学史的研究,亦旨在还原不同历史时空想象中的宇宙世界图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及中华文明的精神探源。
《大宗伯》五礼疏证
本课题研究《周礼·大宗伯》所列吉、凶、宾、军、嘉五礼三十六礼典的具体内容,对历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剖析,对《大宗伯》五礼体系在历代的影响进行疏理。自南北朝以下,历代王朝礼典建设以吉、凶、宾、军、嘉五礼为基本框架,这个框架的源头就是《周礼-大宗伯》。然后自郑玄开始,历代《周礼》学研究者并未系统研究五礼三十六礼典的具体内容,本项目在总结历代学者研究得失基础上尝试恢复《大宗伯》三十六礼典的具体仪注,再现这份宝贵遗产的全貌。
明清因明文献整理与研究
汉传因明是印度佛教逻辑中国化的产物,曾于唐代繁盛发展,随后一度衰落,又在明清之际重获关注。虽然因明学已作为“绝学”学科得到抢救性扶持,但其明清部分却长期受文献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基于近年新发现的多种文献及课题负责人的若干前期研究成果,拟全面、系统整理所有现存明清因明著作,收集存世版本并加以点校、注释,同时汇编明清因明论证的具体案例资料,进而综合探究明清因明的发展传衍、理论诠释与论证应用,在更加宏大的佛教哲学及中国逻辑史、哲学史等脉络中进行讨论,推进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