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共情共鸣:湘台青年师生共话中华文化

2025年01月06日 16:58

2024年12月24日至30日,来自湖南大学和台湾大学的30余位师生相聚湖南长沙,参与第三届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共话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本届研讨周共七天,包括5场移动文化课堂、2场师生学术论坛、3场专题讲座、1场历史文化资源考察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行程满满,增进了两岸师生的学术和生活情谊。

初心:搭建一座两岸师生交流的“文化桥”

自2022年10月开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台湾大学哲学系连续共同举办三届学术研讨周,吸引了百余位两岸师生参与,已成为促进两岸高校师生联络、交流的学术品牌活动和重要平台。

“在刚开始策划和筹备研讨周时,我和书院的团队老师们经过反复交流,希望能搭建一座连接湖南大学和台湾大学师生交流的‘文化桥’。两岸师生在一起切磋学术、交流情感,深入感受书院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让我们感到很欣喜的是,这种想法得到台湾大学哲学系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待。”研讨周项目负责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谢丰老师回忆活动初衷时说。

“两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岳麓书院,我们台大师生能够将书本上或大家脑海中的儒家思想及传统文化具象化、生活化。非常欢迎湖南大学师生常来台湾大学交流。”连续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研讨周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李贤中教授满含深情地说。

交流:精心策划系列活动 “三种交流”让两岸师生印象深刻

在前两届研讨周组织的基础上,第三届系列活动更加丰富,7天11场活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肖永明院长介绍:“本届研讨周系列活动,既有师生学术论坛,也有移动文化课堂、历史文化资源考察,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有的参观地点、活动形式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组织。我们想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充分展现出湖湘文化的魅力,增强两岸师生的情感共鸣。”

台湾大学哲学系三年级博士生苏嫈雱在参观移动文化课堂之后有感而发:“在长沙博物馆中,我们参观了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诗心和创意;又比如在第一师范里,我们体会到为什么人们说‘半部近代史,由湖南人写就’的意蕴;也在橘子洲头领略优美的湘江和充满活力的长沙城市风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给了像我这样修读人文学科的学生们厚实的底气,觉得在这里读书非常非常幸福。长沙这片土地上,人文与自然的交融让每一位参访者深受启发,而这种启发正是推动学术与文化进步的源泉。”

同根同源的文化和情感,让两岸师生在交流活动中彼此更加了解和亲近。正如李贤中教授在研讨周闭幕式致辞中说到:“我这次来参加研讨周主要是为了交流,体会很深刻,也非常感动和充实。这次活动有三种形式的交流:学术交流、现代和古代的交流、情感和生命的交流。我们交流的目的,是因为要了解古圣先贤的所思所想,他们在思考宇宙、人生、民族及家国等问题,去感受他们在那个时代胸怀天下、行道人间的情怀,有满腔的热情,充满了对民族、同胞乃至整个人类的爱。相信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未来将会是持久与更深入的交流,期待湖南大学的师生在不远的将来能来台湾大学参观和交流。”

师生学术论坛


主题讲座


移动课堂

交融:跨年级、跨学科、跨领域交流融合

参与本届研讨周的学生有个突出的特点是三“跨”:跨年级、跨学科、跨领域。有两校30余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来自于哲学系、历史学系、政治系、中文系、设计系、计算机科学系、工商管理系等7个学系,不同的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在此交融,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有所思考和收获。“在这次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要尊重学术差异。我看到大家对于不同领域内论文的评议都非常认真,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这些真知灼见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对于我自身学术视野的开阔以及进一步思考都有很多启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博四学生杨志刚在座谈分享感受时,率先说出自己对于学科交叉交流的想法。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洪豪康也有类似的想法:“在参与活动之前,我比较缺乏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通过这次交流和碰撞,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和哲学。二者虽然在思考方式上很不一样,但是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作为岳麓书院实施“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之一,本届研讨周秉承“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的新文科发展途径,促进两岸师生学术和情感的交流融合。“我们充分借鉴古代书院讲学和研讨的理念、方法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搭建不同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师生们交流平台,这是岳麓书院新文科建设和大学书院制实施的创新实践。”2021年,岳麓书院肖永明院长主持的《借鉴书院教育传统的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其中核心要义在于借鉴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延续:双向奔赴 情感共鸣

在参与本届研讨周的师生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联络员,即来自宝岛台湾的岳麓书院青年教师袁承维。2005年,还是台湾大学政治系硕士生的袁承维同学因为参与两岸学生交流活动,第一次来到岳麓书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因缘际会成为岳麓书院的一名教师。在本届研讨周闭幕式上,袁老师深情地说:“每次有台大的师生来湖大参观或交流,让我觉得在湖南的生活越来越不像异乡,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故乡元素进入湖南,我觉得湖南已经慢慢成为我的故乡。”这种传承与延续,让两校交流活动更有意义和深远影响。“各位台湾师生来参加本次活动,就此和岳麓书院结下最初的缘分,期待大家像承维老师一样,后续以各种方式再来岳麓书院交流、学习或教学,成为岳麓书院历史的一部分。”肖永明院长说。

4L2A3464

台湾大学张芯绫同学代表赠送留言板

江亭萱同学讲述他们制作这个留言板最主要的想法是:觉得组织活动要有延续性,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生活和情感上的,期待今后组织更多的交流活动。岳麓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郑一丹也用书院银杏叶制作纪念书签,分送给各位台湾师生,寓意两岸像银杏树一样同根同源,不同的树叶可以相互启发和交流,期待以后岳麓书院银杏叶黄的时候双方再相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岳麓书院陈仁仁教授引用《道德经》中名言,谈到今年已是连续三年举办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三生万物”也就意味着这个活动一定能够生生不息。期待今后组织更多的系列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和契机,来加强两校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共同传承和弘扬书院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书院小生)

4L2A0141

活动合影

附:研讨周活动概况

开幕式

12月26日上午,第三届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项目开幕式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明伦堂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李贤中教授分别致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大四学生邢顺、台湾大学哲学系博三学生苏嫈雱分别代表发言。本项目负责人、岳麓书院副研究馆员谢丰老师主持开幕式。湖南省委台办交流合作处处长宋萍、湖南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处长罗卓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袁承维、陈之斌、石瑊、李屹轩等领导及教师代表参与。

师生学术论坛

12月26日全天,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在岳麓书院明伦堂、文昌阁分别组织一场论坛。共有16篇论文,其中台湾大学7篇(本科3篇、硕士2篇、博士2篇)、湖南大学9篇(本科5篇、硕士2篇、博士2篇)。来自台湾大学和湖南大学的30余名本硕博学生和老师进行分组专题讨论,以论文报告、学生互评、现场讨论、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大家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两校师生的学术情谊。在论坛开始前,两校师生共同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肃立于岳麓书院文庙大成殿前,拜谒至圣先师孔子,齐诵《岳麓书院学规》。

主题讲座

27日上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谢丰老师以“岳麓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为主题,带领大家参观岳麓书院,感受书院文化魅力。

27日上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以“中国书院文化面面观”为主题,讲述书院发展历程、地位及影响。

27日上午,台湾大学哲学系李贤中教授以“古学今用的对比---兼爱与管理”,讲述墨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

移动文化课堂

25日上午,前往长沙博物馆,主题“长沙的历史与文化”,引导师生们了解长沙悠久的历史文化。

25日下午,前往湖南第一师范、橘子洲、新民学会旧址、五一路、书院路等地,主题“城市历史文化探访”,了解长沙厚重的革命文化和城市历史文化。

27日下午,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李雨薇老師带领下参观湖大校园,主题“湖南大学近代国保建筑群”,了解湖南大学近代国保建筑群的保护、利用相关情况。

28日上午,参观时务学堂故址、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邀请中南大学孟泽教授讲述“英雄阔步左宗棠—一个天才的自励与自限”主题讲座,师生们了解晚清至民国一批著名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感受他们热爱国家、胸怀天下的文化情怀。

28日下午,参观湖南博物院,主题“湖湘文化寻根”,了解湖湘文化的地位及影响,体会湖湘人物的精神追求。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29日,前往岳麓山,主题“岳麓文化名山及抗战纪念遗址寻访”,在资深讲解员的带领下寻找抗战纪念遗址,感受岳麓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闭幕式(项目结业仪式)

29日晚上,第三届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项目闭幕式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屈子祠二楼会议室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谢丰老师、台湾大学哲学系李贤中教授分别致辞,湖南大学袁承维、石瑊、夏金龙等老师以及两校学生分享各自感悟,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总结发言。闭幕式由岳麓书院综合办曹赛老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