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纪要|中山大学曹家齐: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

2017年09月21日 16:12


 

【编者按】20179715:0017:45,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岳麓书院讲坛第288期在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曹家齐先生主讲“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持。为便于社会大众了解讲坛主要内容,讲坛承办方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人员特整理成讲坛纪要,以飨读者。

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主讲岳麓书院讲坛第288

 

首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研究中,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做历史研究首先入手的,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而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怎样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题目,首先就要明白:为什么要研究历史?而要明白为什么要研究历史,需要进一步明白“什么是历史”。明白了“什么是历史”, 我们才知道怎样去选题。

岳麓书院青年教师谢一峰在讲坛开始时与主讲人互动

 

在讲坛开始时,曹家齐教授就抛出“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与台下听众进行热烈互动,引发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随后,曹教授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认为“历史只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和描述,一切历史都是站在一定立场上,为着一定的目的对过去的有选择地表达。”因此,曹教授认为我们所见到的历史都是不完整的,也很难保证其客观真实性。而这恰恰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促使历史研究者去拨开那层层迷雾,去伪存真,为人们揭示历史的真相。接着,曹教授进一步认为“历史学就是如何认识过去的学问”

 

研究历史的目的及意义:启发智慧、使人脱俗、获得真理

 

对于研究历史的意义,曹教授先后举司马迁、欧阳修、司马光、梁启超、钱穆等史学大家著史的例子来说明。司马迁写《史记》是为让汉朝据之承弊易变,具有一个非常强的为现实服务的目的。欧阳修编修《新五代史》与之前的《旧五代史》相比,其长处并不在史实的考订上,而在其义理辨析上,确定了一个是非价值标准。因此,可以认为《新五代史》具有一个教化的功能,实际上是一种实施道德教育的教材。可以从中看出,欧阳修研究历史的目的就在于他把历史或历史学当做了一种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学问,同样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服务意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同样是服务于现实。《资治通鉴》编写目的是为了引导宋神宗如何做好皇帝,提高领导能力。这就是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可见也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服务意识。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提出“史学救国”的口号,认为通过修通史,让人读了后对我们祖国的文明文化产生热爱,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能在国难当头时一致对外。另一位近代史学名家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是为了让国人在读了中国史后能够对中国历史文化充满温情般的敬意,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卑,能够认清形势。

“我们今天研究历史虽然不能向前人那样,体现直接的现实关怀高度,但我们同样能找到一个使自己信服的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意义。”陈寅恪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蒂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在阐述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认为的读书治学在于洗脱心志、发扬真理观点之后,曹教授总结到:研究历史也是读书治学,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志脱俗,获得真理。获得了真理的人,就是具有高见识的人。研究历史具有一个恒久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启发智慧、使人脱俗、获得真理。

岳麓书院讲坛第288 现场听众有120余人

 

选择史学议题目的在于史学创新

 

选择史学议题的目的在于如何对历史进行创新。明白了创新,才能知道怎么去选题。关于史学创新,虽曾有追求新史料,寻找新议题,探索新方法等等说法,但实质上就是要有新认识。

史学创新的根本则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对历史的新认识。没有新认识,其他的创新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新史料、新议题、新方法都是新认识产生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议题。

 

史学新议题产生的四个来源

 

随后,曹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国内外的研究事例,总结了新议题产生的四个来源:

一、史料、家法之因成

研究历史要靠材料说话,史料是我们选题的一个最关键的东西。史料对议题的产生具有一个天然的限制。以研究中国史为例,正史类的我们有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全部的著作有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堪称经典的有《史记》《资治通鉴》等;有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政书,如“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史通》《唐会要》等;还有一些编年史类著作,古人留下的文集、笔记、类书、碑刻、文书以及考古资料等等。这些材料一般都是由史官写的,因此最容易生发政治史方面的问题,而且一般都是国家社会层面的议题,关于基层的议题则非常少。史料决定议题,如果遇到了非常特别的材料,我们就能发现一般史书中没有的议题。如我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写的书,他看问题的角度与中国人不一样,就能给我们提供新的议题。

另外,就是家法,家法就是老师教授的方法和套路。如老师研究某一领域时,他在帮学生选题时,自然会偏向这一领域;老师让学生研读什么史籍入手,亦往往影响到学生选题的来源和兴趣,这就可以称为家法。还有一些学生会从老师的课堂上获取选题的灵感,这也可以称为家法。

二、现实之启示

史学家陈乐素先生(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长子)研究宋史,重要著作有《三朝北盟会编考》和《徐梦莘考》。陈乐素先生生长的时代是中国备受外敌入侵的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很突出,而《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徐梦莘生活在宋、金纷争的年代,民族矛盾同样突出。所以陈先生选择了与当时社会形势相近的历史时期做研究。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早年主要研究岳飞、辛弃疾、韩世忠等人,期望通过阐发这些人的事迹,起到对国人的激励作用,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怀。史学家黄宽重先生在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做介绍时,则注重强调他的研究受到了现实的强烈影响。而我们现在的研究受到现实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如这两年非常热的环境史研究,就与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保护问题突出的现实紧密相关。

三、议题间之延伸

议题间的延伸,基于大家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人文学科各科之间其实没有界限,所有的研究都是一个整体之间的局部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很容易从一个议题延伸到另外一个议题,会从一个议题入,从另一个议题出。如余英时先生著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则是因为他要为朱熹的集子作序,在研读朱熹文集的时候,发现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问题。美国著名宋史研究学者伊佩霞先生在研究宋徽宗的艺术问题时,发现了整个宋徽宗时代的问题,从而主编了《宋徽宗及其时代》论文集。曹教授还以自己研究交通史的经历,阐述了议题间的延伸问题,因为交通的研究必是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相关。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可以就某个议题往外扩,找到与之相关的议题,扩大议题选择的范围和可能性。

四、社会科学理论之影响

理论的投射可以直接引发研究议题。如关于社会性质的划分的理论,引起了我国历史研究中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历史上有没有资本主义?等等问题。当下的历史研究离不开社会理论的引导,尽管社会理论不一定能把历史研究得很透彻,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历史的视角和工具,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地,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观察或解释。又比如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两位先生提出并阐发的“唐宋变革论”学说,就是受到了西方关于历史时期划分及宏观政治学理论的影响。另一位日本史学家寺地遵先生关于南宋初期政治史的研究则是受到西方微观政治学理论的影响。还有位日本史学家平田茂树先生关于宋代政治结构的研究,则进一步发扬了微观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路数,更加细致的考察宋代政治史,从过程、空间里去阐释政治道德的发生及表现。但是也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用理论研究历史时,要懂得如何使用理论,处理好把理论当做研究工具的问题,要避免本末倒置、用史实去证明该理论正确的做法。

主持人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作总结发言

 

最后,邓洪波教授作总结发言。首先,邓教授认为曹教授以一个宋史研究专家的身份,从什么是历史,什么叫历史研究的背景出发,通过实例说明,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如何选题等问题。其次,论述历史议题如何产生:一、史料(这是最重要的)和家法,二、现实的启发。历史和现实永远交织在一起,历史源自现实,为现实服务。三、问题意识的延伸和不断扩大。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领域,必须要生根,然后才能不断地扩大与深挖。四、我们的眼光必须开阔。历史研究者必须关注和学习其他的,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解释必须要成为我们研究的利器。掌握扎实的、广泛的史料,要学习和继承自己老师的家法,注重现实的关照和问题意识的拓展,不断地掌握新的研究工具。最后,邓教授认为今天讲坛所讲的不仅是历史研究议题的生发,也是整个人文学科所有研究问题的生发。曹教授今天所总结的研究方法,不仅在历史学中适用,它抽象化后,在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也都可行。

讲坛现场观众提问

 

整场讲座学术性与趣味性并举,激起了听众对历史研究及方法等相关问题的探讨。最后,曹教授还与讲坛听众互动,回答了现场听众观众关于历史研究是否一定要寻求历史真相、如何查找国外收藏的中国史资料等问题。

 

附:【岳麓书院讲坛简介】

岳麓书院讲坛秉承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精神,打造立足湖南、影响全国、辐射海外的高端高雅文化品牌,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倾力打造的公益性质国学讲学活动。讲坛举办是为了拉近国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学者智慧,彰显出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温馨提示】

岳麓书院讲坛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非常欢迎大家来岳麓书院听讲座。敬请关注岳麓书院微信公共号(hudayuelu),或加入岳麓书院讲坛QQ群(二群群号:398933230),了解更多讲座资讯。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宣传及参与讲坛,期待到时岳麓书院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共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