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毕业生来岳麓书院交流访问

2017年06月23日 00:00

在剑桥大学学历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6月20日,剑桥大学本科毕业生高则阳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进行交流访问,并与书院部分本科生进行了座谈。湖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彭娜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同为历史专业,同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在互动环节,双方就很多共同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关于导师制,高则阳说,一对一的指导让他“收获良多”;关于历史学习和研究,他认为“要有足够的耐心”。

高则阳首先向书院的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背景。他从小在英国长大,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历史专业学习了三年,于2016年6月毕业,目前在一家全球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历史有什么用?”“如果与导师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甚至有争论怎么办?”“为什么毕业时选择了法律专业,而没有继续走历史研究的路?”面对这些略显刁钻的问题,高则阳一一回应。

虽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但在高则阳看来,大学三年“收获良多”。“我们学会了怎样讨论和辩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我们有信心无论辩论的主题多复杂,都能表现出色;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寻找正确的答案,而是学会如何看待和理解人们得出的观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剑桥大学,每学年三学期,一学期八周,学生平均一周一篇论文的节奏。这意味着,学生每周要见导师一次。

高则阳介绍,历史学的教学模式与剑桥其它专业一样,采用导师制。其核心教学内容是,辅导老师根据学生所学科目每周给学生确定一个历史话题,学生要在一周内写一篇2000至3000字的论文。导师每周会安排一个小时的一对一的辅导,并对论文进行改评。

“他们不是为了测试。老师们感兴趣的是你读了多少书,你对这个问题了解多少,有没有更多的思考。他们从来不会说你做得对或不对,他们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去论证。他们经常会问,你对这个怎么看?为什么这么看?我们经常要挑战我们的老师,导师也会鼓励学生和他辩论,来捍卫自己的论点。”在高则阳看来,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变得更加有自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