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185期:Mencius for Han Readers

2016年04月08日 00:00

2016年4月6日,明伦堂讲会第185期在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会邀请了著名汉学家、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傅熊(Bernhard Fuehrer)先生,进行了题为“汉代读《孟子》:赵岐对《孟子》的注解与诠释”(Mencius for Han Readers:Commentarial features and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in Zhao Qi's work on the Mencius)的学术讲座。本次讲会为庆祝岳麓书院成立1040周年纪念系列学术活动中的一部分,由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主持。

肖永明教授对傅熊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出傅熊教授以海外汉学家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经典,对国内的经典解释研究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傅熊先生精通汉学,全程以流利的中文进行讲座。傅熊教授表示对中国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文化”有极大的兴趣,而他研究的重点不是经典本身,而在于历代解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智慧,这也正是其做汉学研究的乐趣所在。

首先,傅熊教授以自己的理解对中国经学做了总结,中国早期的经典并不是文本的形式,因经典是以口头流传的,所以汉代的文献与周代有很多不同,体现了文本解读者对经典的不同解释。而其中的文本结构、句型、音韵等差异,正是本次讲座的关注点。傅熊教授认为,现在接触到的经典是汉代人对早期文献的理解,他以赵岐所编《孟子章句》为例,解读汉代学者对早期经典的注解与诠释。而当时的解经和政治因素分不开,如果只局限经典,就会被当时解经者的思想脉络困住,所以有必要对经典重新解读。傅熊教授认为,赵岐是《孟子章句》的编者,在排序上,赵岐所编《孟子章句》有很明显的说教味道;在音韵上,战国时的《孟子》有很多押韵,赵岐所编《孟子》已经经过其改造,经典原旨或许已经被遗忘;在文法上,赵岐所编《孟子章句》明显经过了汉代语法的现代化处理,与战国时《孟子》已经有明显区别。傅熊先生在总结时指出,汉代许多经典已经经过了汉代学者的重新诠释,如赵岐所编的《孟子章句》,作者花了很多心思来诠释文本,以适应当时的教学需要,这是值得注意的。

傅熊教授的汉学研究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我们往往忽视经典流传中最基本的东西,或者拘泥于一家之说,舍弃所谓“破碎”的东西,直接去探求所谓的“大道”。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学问终将陷入流弊,空谈性理,而先人告诫我们,在追求“大道”时,一定要先洒扫应对,这或许就是中西学问共同之处。(岳麓书院陈彦敏)

【人物简介】

傅熊(Bernhard Fuehrer)教授系世界著名汉学家,台湾国立大学中文系学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汉学博士(辅修民族学与哲学),现任职于SOAS(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曾两度担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目前,傅熊教授担任《亚非学院学报》(伦敦)中国学总编,以及《中正汉学研究》(台湾)、《中国哲学前沿》(Brill,Leiden)、《中国哲学期刊》(夏威夷)、《国际汉学期刊》(北京)、《成均馆东亚研究杂志》(首尔)等多家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编辑。已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傅熊教授精通德语、英语、法语、拉丁语、中文。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学、汉学史、经学、方言研究。荣誉职位:德国洪堡学者,台湾国立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资深荣誉研究员,人民大学杰出客座研究员,韩国东亚研究会2012年度“世界杰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