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讲会第187期:秦始皇统一文字与秦汉时的字书

2016年04月10日 00:00

2016年4月8日,明伦堂讲会第187期在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杨振红教授主讲,主题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与秦汉时的字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松长教授主持了本次讲会。

杨振红教授认为,在汉字悠久的历史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无疑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举措。但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文字,即当时是以什么样的字体作为标准字等问题随之而来。针对这一问题,杨振红教授以郭店楚简、清华简《楚居》、上海博物馆《诗论》等为例,特别是里耶秦简461号简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秦的官方文书为稍带一点小篆风格的秦隶。就秦汉时的字书问题,杨振红教授又以《仓颉篇》为例进行说明。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十家小学类书籍只有《急就篇》流传下来,《仓颉篇》在唐以后失传。但据《说文解字•叙》所载,《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的句子,使后人对《仓颉篇》的字书有了一点认识,即它很可能和《说文解字》体裁不一样,而和《三字经》、《千字文》体裁类似。而20世纪斯坦因于敦煌汉塞遗址所获《仓颉篇》简牍及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汉代烽燧遗址中所获《仓颉篇》残简等为研究秦汉时的字书提供了新材料。杨振红教授就如何研究《仓颉篇》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从秦到东汉,《仓颉篇》肯定是经过不断改写的,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二、目前所见到的《仓颉篇》都是汉代的本子,但具体是什么时期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三、严格说来,至少汉代的《仓颉篇》不能叫狭义的字书,而是启蒙教材,性质和《三字经》、《千字文》类似,而完全不同于《说文解字》和今天的《新华字典》。

通过杨振红教授的讲座,使大家对于秦统一文字与秦汉时的字书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杨振红教授在讲座中结合出土材料,通过比较来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杨振红教授建议同学们要有怀疑精神,善于捕捉新材料,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要有规划并且要善于动手、勤于动笔。(岳麓书院王园红)

【人物简介】

杨振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史、简帛学研究。1981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战国秦汉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简帛研究》主编、中国秦汉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获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中国妇女通史•秦汉卷》(合著)、《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合著)、《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合著)、《中日学者论中国古代城市社会》(主编)。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史哲》、《史学月刊》、《中华文史论丛》、《光明日报》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