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通识教育游学课程完美收官

2018年12月11日 11:29

20181123日至129日,由湖南大学、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游学课程在上海、长沙两地顺利举办。经岳麓书院通识教育中心的前期选拔,湖南大学共有来自岳麓书院、文学院、建筑院、土木院等11个学院的30位同学与来自复旦大学的29位同学共同参与了本课程的学习。

 

微信图片_20181211084320.jpg

 

本次通识游学课程在不影响两校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三个周末的时间进行,由七次专题讲座、两次实地参访考察、两次小组讨论和一次课题汇报组成。在第一个周末(1123-24日),湖南大学的30位同学由罗琴老师和刘慜老师带队赴上海参与第一阶段的学习,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接受了五场专题讲座的熏陶,并与复旦大学的同学们共同组建了8个学习小组,各自认领了由8位指导老师提供的小课题,随即开展了与小课题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

 

微信图片_20181211084325.jpg

 

张汝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古人论“学”

仇鹿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史部独立与正史观念的变化

侯体健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唐音”与“宋调”

白彤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法家:现代政治制度的奠基者?

郭晓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礼学及其意义

邓洪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与文化

陈松长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专题讲座

 

第二个周末(121-2日),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陈松长教授在岳麓书院主讲“中国古代书院与文化”及“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复旦大学的同学们通过在线直播进行了这两次课程的学习,为最后一周的实地参访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经过指导教师的在线指导,各小组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汇报的框架与主体内容。

 

第一组

谢一峰

中式建筑与美学:以岳麓书院为例

第二组

向明文

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以湖南省博物馆常设陈列为中心

第三组

李洪财

要不要走出疑古时代:出土新材料视野下的再思考

第四组

蒋鹏翔

古礼复兴的现实意义:以岳麓书院为例

第五组

罗琴

明清之际的士人出处之道

第六组

陈岘

古代书院对当代本科教育的意义

第七组

郭晓东、于超艺

丧礼、祭礼的现代意义

第八组

郭晓东、于超艺

祭孔的演变及其现代意义

各小组指导教师及主题

 

第三个周末(128-9日),复旦大学的29位同学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郭晓东教授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超艺老师带队,前来长沙展开了本次课程最后一阶段的学习。全体同学先后实地参观了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博物馆,并在指导教师的主持下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根据前期的材料收集、框架搭建和指导老师的建议,各小组均完成了5000字以上的课题报告,并分别制作了精美课件,参与了129日中午在岳麓书院明伦堂进行的课题汇报及答辩。

 

微信图片_20181211084344.jpg

 

课题汇报及答辩由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戴卡琳(Carine.Defoort)教授、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教授担任评委。八个小组均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各自的主题汇报,虽然报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但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整理基础上,同时展示出了同学们对各自出题的思考与见解。三位老师对全体同学的努力及各小组的汇报均给予了肯定,并勉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思考古代书院及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当今社会的意义,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81211084339.jpg

微信图片_20181211084336.jpg

 

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教育游学课程由湖南大学教务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联合主办。通识教育以拓宽知识视野、培育完整人格为教育目标,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与岳麓书院通识教育中心更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建设,为通识教育增添更多的传统文化意涵,丰富通识教育课程的多样性,是对通识教育理念及通识课程建设的又一次全新探索。(陈岘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