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大学潘小慧:儒家如何进行伦理思考?

2019年04月18日 16:44

2019年4月12日(周五)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潘小慧教授主讲岳麓书院邀访教授讲座第69期,主题为“儒家如何进行伦理思考?——以《孟子》几个与生命相关的例子为据的讨论”。岳麓书院副院长、哲学系李清良教授主持讲座,来自湖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到场听讲,凤凰网国学频道全程视频直播。

潘小慧教授

讲座伊始,潘小慧教授连续抛出几个问题: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两千余年的儒家伦理思想是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伦理的?儒家伦理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人与禽兽有何区别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动物是否有善恶?

如此发问,听众兴趣十足、争相应答,现场氛围非常活跃。随后,潘小慧教授做出专业解答,她强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性行为”,这种经由人的理智认识和意志同意的行为,又称为“自由意志的行为”。儒家哲学的伦理学作为一种伦理学,当然也以“人性行为的是非善恶”为研究对象,而“是非善恶”涉及儒家哲学如何言说、定义以及如何进行伦理思考与推理等问题。她进一步强调了儒家的伦理学强调成圣、成贤、成君子,注重人之为君子儒,强调人之所“是”(to be)甚于人之所“为”(to do),他们首要关心的是道德主体的品格特性,对人的期许在于标举理想人格,至少是效法理想人格,这是一种德行伦理学。

讲座现场

紧接着,潘小慧教授讲述了由“礼”(经)与“权”之辨/辩看儒家的原则与情境之思。她提醒我们要格外注意这种观点:有人主张儒家伦理学没有像西方哲学般的原则式思考,只有个别、具体、情境式的伦理考虑,所以很有弹性。这种说法似乎将儒家伦理学视为一种情境伦理学,主张没有任何普遍的原理原则,只是根据个别案例进行个别伦理判断,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实儒家思想也有原则性思考。

以《孟子·离娄上》中淳于髡与孟子关于“男女授受不亲为礼”的原则与“嫂溺援之以手乎”的具体情境讨论为例。在孟子看来,“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但“嫂溺不援”是豺狼行为。因此,“嫂溺援救”才是儒家所强调的“权变”。可见,在孟子心中,生命高于礼(或伦理),这是伦理常识也是伦理直观。这样的伦理推理与西方哲学伦理学奠基人苏格拉底所教导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道只有生命才是至大的?是否有比生命更重要之物?潘小慧教授随即引出由“生”与“义”之辨/辩看儒家的超越道德观的讨论。以孟子对“舍生取义”的论述为例,孟子正面表述并指出“生(命)”与“义”这两种价值都是人所欲求的对象,但若只能二者取其一,那他会“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孟子看来,“义”高于一切,“义”是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和基本准则。“舍生”之生乃小体、物理生命,“取义”之义乃大体、精神生命。物理生命固然可贵,精神生命所展现的价值更是光辉,孟子在此章成功建构了儒家“舍生取义”的超越道德观。

既然人的生命之可贵胜于礼之遵守,若是面临动物禽兽之命又该当如何?这便涉及到儒家的禽兽对待伦理。以“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见牛未见羊”的讨论为例。《论语·八佾》说道:“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见牛未见羊”正是儒家对待禽兽态度。在儒家看来,“礼”绝对高于“禽兽之命”。此外,她还举了《孟子·尽心上》三处关于“爱”“敬”“亲”“仁”与“仁者无不爱”的论述,进一步阐释儒家的禽兽对待伦理。君子的仁爱之心由亲人及于百姓,再及于禽兽草木,这种仁爱是有次序的,即“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因此,儒家的仁爱对象首先是“人”,尤其是“贤人”,其次才是禽兽。其评判标准是以“人”和“人文世界”为中心的考虑,而非以禽兽为本的考虑。

最后,潘小慧教授对本场讲座做出总结:1、儒家伦理学不是情境伦理学,儒家伦理也有原则性思考。2、儒家以“可欲”作为“善”的价值衡量标准,得出一个基本伦理原则:“义”高于“人命”,“人命”高于“礼”,“礼”高于“禽兽之命”;儒家也重视物质与现实,精神仍高于物质与现实。正如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体,分“大体”(即精神生命)和“小体”(即物理生命),大体高于小体。3、“禽兽之命”中,有没有哪一种禽兽的生命价值更高?这无定论。4、儒家悲天悯人,也仁民爱物,孔子、孟子并不关注禽兽之命的高下区分,禽兽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才是合宜对待的重点。只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必须以诚敬、真情实感面对这个有着“大体”和“小体”的人,这就是“仁者,人也”。而“仁也者,人也”的真义,也正是儒家伦理的基本思考。

现场听众提问

潘小慧教授全程引导式讲学、风趣式问答,将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讲得“活泼泼”。整场讲座,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为听众带来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她对书院老师和听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深入且精彩地解答。本次讲座,凤凰网国学频道直播在线人数达28.4万人次以上。(文/普庆龄 图/陈永豪)

【讲座直播回顾】

台湾学者潘小慧|从孟子看儒家的几大伦理观

https://zhibo.ifeng.com/video.html?liveid=126125

【主讲人简介】

潘小慧,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专业伦理课程召集人,兼任《哲学与文化月刊》(A&HCI)编辑委员,《哲学大辞书》编辑委员,《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海外编辑委员,《自然辩证法通讯》海外编辑委员,《哲学期刊》海外编辑委员等职。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辅仁大学士林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大辞书》主编,《哲学与文化月刊》社长,《哲学论集》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玛斯伦理学、儒家哲学、德行伦理学、儿童哲学,着有《哲学概论》《德行与伦理——多玛斯的德行伦理学》《儿童哲学的理论与实务》《四德行论——以多玛斯哲学与儒家哲学为对比的探究》《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