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诠释与儒家政治哲学”工作坊在岳麓书院举办

2019年12月31日 17:03

    1228日至29日,“经典诠释与儒家政治哲学”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本次工作坊以“经典诠释与儒家政治哲学”为主题,主要议题分为经典研究和政治哲学研究两部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孔子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十余名学者参会。充足的讨论时间、深入的主题辩论和集中讨论,是本次工作坊的重要特色。

研讨现场

经典研究的讨论主要围绕《周易》和《春秋》二经展开,其中,汉代《春秋》学以及《春秋》与《周易》的关系成为了讨论热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晓东从徐彦对“三科九旨正是一物”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以《春秋》当新王”一旨统合“三科九旨”说的观点。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助理教授黄铭则将“改制”学说还原到董仲舒《春秋》学之中,用今文家法整合“王鲁”与“辟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亦更是从《公羊传》中的三条“君子辞”入手,分疏不同情境下的讨贼主体,以及《春秋》对复仇理念具体实施中的若干变化。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助理教授陈岘则试图从汉代《易》学和《春秋》学所并重的“灾异”学说入手,揭示经学发展中闭合的单经诠释体系之间的交互作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胡媛则将史与经的研究相结合,细密厘清了崔适《史记》研究变化中的今文经学意涵。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助理教授孙庆娟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彭鹏则针对《孟子》“仁义内外”说和《周易·大象》的诠释,给出了两种不同于既往论述的新解释。

研讨现场

而在对儒家政治哲学的讨论中,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陈明切入了朱子思想转折这一在中国哲学研究中为众人所熟知的问题,但他从儒家文化与中华文明结构关系的视角,提出了一套宏大的中华文化结构的构筑体系,并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则从欧阳修提出的“治出于二”说的二分结构着眼,重新叙述了从上古三代的“治出于一”到后世“治出于二”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清良则关注中国诠释学的构建,他明确表示,中国诠释话语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需求,“道并行而不悖”是一种极富可能的出发点。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博士施薇聚焦于2005年以来的大陆新儒学发展研究,从多元普遍主义与特殊话语的框架中,试图提出一种对大陆新儒学的解释框架。中国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路则权则通过对《孔氏家仪》这一具体个案的分析,探明了正统与道统在清王朝视角的论述逻辑。

研讨现场

本次工作坊的报告既有宏观视角的叙事,也有具体文本和个案的研究,主题明确、聚焦点集中,与会学者在经典诠释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关系、经典文本间的安置结构以及大陆新儒学的核心主张等重点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辩,火药味十足。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及杨柳岸、青山大介、李伟荣等学者也积极加入话题讨论,每场报告的讨论时间几乎都长达一小时以上,取得了极佳的讨论效果。(文/陈岘)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