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希平教授讲述“中西哲学视域中的现象学方法”

2021年06月30日 11:06

6月11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靳希平教授讲学,主题为“中西哲学视域中的现象学方法浅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主持讲座。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及社会人士130余人到场听讲。

靳希平教授

首先,靳教授从自身从事的西方哲学领域谈起,介绍了国内西学引入的源流与发展。接着靳教授指出,尽管中文学界在译介和阐发西方的概念、思想和思维推理方法时,都毫无例外地在运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但与此同时,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用古希腊思想的概念和思维推理方式进行思想活动和理论推导。靳教授通过分析政府报告与相关资料大量详实地列举了外来翻译词汇对中国学术的影响。

其次,靳教授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为例,提出纯哲学的基本工作在于对使用的概念作认真的分析,以便厘清我们使用的各种概念的原始意义和今天的语用意义。相应地,靳教授指出在中国哲学也存在着相关的哲学流派,如先秦时期的名家。靳教授分析希腊之学术概念,指出学术之本意首应在于为纯粹学术本身而学术,其次才是实用方面的考虑。

讲座现场

最后,靳教授通过对现象学基本原则的解释,强调现象学方法是所有冲破传统理论束缚,认真地、严肃地对待自己学问的学者的共同方法,是纯学术研究中的思想解放之法,其与中国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值得中国学术界参考借鉴。(文/蒋希文  图/陈永豪)


主讲人简介

靳希平,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Heidegger Jahrbuch 编委。主要研究现象学、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曾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现象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著有《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等,另有译著十余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