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457期 | 邓洪波教授讲述“何谓书院,书院何为?”

2021年11月12日 16:31

11月7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讲岳麓书院讲坛第457期,主题为“何谓书院,书院何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杨代春副院长主持。本场讲座采取线上开讲的形式,凤凰网全程直播,在线听众共计39.5万人次。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

邓洪波教授是书院研究领域的大家,著述宏富,人称“邓书院”。邓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书院的千年历史画卷,他首先对书院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说,进而分别解读了古人和今人对书院的认识,最后诠释了书院的学术创新以及文化普及,并对书院的未来给予期许与展望。讲座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书院历史概说;二、何谓书院;三、书院何为;四、书院的展望。

一、书院历史概说

邓洪波教授指出,书院始于唐,历宋元明清,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宣布改制为学堂,作为实用场地的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了1200余年。中国历代新建的书院各朝代数量不一,据统计,唐五代有71所,宋代有495所,辽代有1所,金代有8所,元代有282所,明代有1707所,清代有4961所,总量合计7525所。若加上历朝修复书院,可达到8000余所,其中跨越两个朝代以上的书院达到1200余所,一般研究主要针对这7500多所新建书院来讲。邓教授强调,书院制系中国首创,最早的书院,源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沉淀了厚重的文化传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千余年来经历过大波大浪,又能够在千劫百难中弦歌不辍、破茧重生。每逢天下大变局之时,书院都能为中国文化人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与智慧资源。书院在华夏大地蓬勃发展后,又传播到邻国,朝鲜近千所、日本江户时代百余所、南洋地区十余所、西洋地区两所,邓教授还特别介绍了越南地区也发现相关书院史料。

二、何谓书院

什么是“书院”?“书院”这个概念到底应该如何理解?邓教授认为,“理论上说,有多少个书院,就有多少个书院定义。”接着,他介绍了以宋代大家为主的古人对书院的认识以及现代学者对书院的定义。关于古代学者对书院的认识,他通过《唐六典》卷九、《范文正公文集》卷三《窦谏议录》、《徂徕集》卷十九《泰山书院记》、《朱子语类》卷一百六、《晦庵集》卷一百、《南轩集》卷十、《東萊集》卷六、《潜斋集》卷九《百丈溪书院》、《王文成公全书》卷七《万松书院记》、《静斋书院记》、《学政全书》卷七十二、《万国公报》等史料进行详细解读;关于现代学者对书院的定义,邓教授例举了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白新良《明清书院研究》、朱汉民《中国书院文化简史》、龚鹏程《书院何为》、徐梓《元代书院研究》、肖永明《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进行总结和梳理。通过对古今学者关于书院认知的梳理,让我们更加深入且清晰地了解书院的丰富内涵。

三、书院何为

邓教授强调,书院的两大基本要素是“书”和“读书人”,它形成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等四大基本规制,它的六大事业是研究、教学、藏书、刻书、祭祀和学田。邓教授以朱熹创办同文书院为例,指出书院除了传统教育功能以外还涵盖了其他功能,极富有中国文化特色。

接着,邓教授从“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书院与儒家学派”“书院与儒家学术的流变”等三方面重点介绍了书院的学术创新,指出宋代的学术大师们,肩负发展学术的时代使命,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辨章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并由此开创出一个书院与学术一体化的传统。从此,书院作为一种组织,成为推动中国学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代学者多以书院为基地,传道讲学,建立学派,培养传人。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互为倚势,隐显同时,盛衰共命,形成一体化结构的态势。各大书院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中心,成为各学派的基地。

邓教授还从“乡村书院与儒学普及”“家族乡村书院的教化功能”“科举与儒学传承、普及”“书院与儒学诠释的平民化”等角度多方面阐述书院的文化普及。邓教授重点解读了书院与科举的关系。书院实施科举之学与科举之教,“科举之学”需有三四十部经史典籍构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保障诸生科举中式;“科举之教”要考查的内容就是传统儒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成功的“科举之学”是传统知识体系得以传承不息的重要保证。在科举时代,科举之学体现传统儒学基础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这种为了通过考试而必须掌握的内容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普通的文化知识。广大的家族、乡村以及州县两级的官府书院,都以传授这些知识为主要任务,其作用在于维持、推广、普及儒家思想。

四、书院的展望

讲座最后,邓教授表达对书院的期许与展望:“只要书和读书人还在,书院就有生存的希望、发展的空间。”“书院的复兴者、创造者、研究者,是有智慧、有理想、有担当的读书人,必将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坚定前进,开创21世纪书院复兴繁荣的新局面。”他强调,我们对书院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和平崛起,东西方文明开始平等对话,东方文化的复兴,是我们对书院未来充满希望的前提,也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坚实基础。

杨代春副教授作精彩总结:近两小时的讲座,我们了解了书院、知晓了书院、明白了书院、懂得了书院,也理解了书院。这样一种延续1200余年的文化教育组织,在文化的传承、学术的繁荣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道谕旨最终终结的这一制度,抚今忆昔、不胜感慨。我们今天来研究书院、探讨书院何为,或者重新修复已有的书院,或许对书院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讲座互动环节,邓教授详细解答了“如何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的优秀传统,以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书院传播至域外,本土书院与域外书院之间如何互动”等问题,让线上网友收获颇丰。本期讲座环环相扣、观点鲜明、逻辑严谨。邓洪波教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史料以及独特多元的视角细说书院的前世今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千年书院发展画卷,呈现一幅幅书院与学术的流变图,让我们对书院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与认知。(文/普庆龄、刘明明 图/陈永豪)

主讲人简介】

邓洪波,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岳麓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丛刊《中国书院》副主编,《中国四库学》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书院文化数据库》首席专家,湖南省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以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依托,学术研究以书院文化为主,兼及历史文献、科举制度,涉及历史、教育、哲学、图书馆、文化事业等领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人称“邓书院”。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大型文化项目《清史》子课题《书院学校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书院教育规章集成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湖南乡村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教科项目《中国书院教育制度研究》《中国教育数字博览馆·中国书院》。主要心血凝于《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湖南书院史稿》《岳麓书院史》《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学规集成》(全三卷)、《中国书院文献丛刊》(全二百册)、《中国书院文化丛书》(全五册)、《中国书院文化建设丛书》(全五册)、《东亚历史年表》《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全二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全二册)等著作。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全国古籍图书奖一等奖、二等奖,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讲座直播回看

邓洪波教授开讲|“书院”到底是什么?

https://flive.ifeng.com/live/1004442.html